顾小峰|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4-02-26 09:00作者:顾小峰来源:《三角洲杂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企业家精神对推动创新发展、引领高水平企业建设的重要作用;还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张謇作为近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所体现出的爱国企业家精神、所作出的探索早期现代化路径的实践努力,既奠定了南通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实基础,也为南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推动南通由“近代第一城”向高端化转型、数字化变革、绿色化提升,形成“5+3+3”的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打造出一座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全国文明城市,对江苏乃至全国推进创新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清末民初的中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一面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专制与腐朽统治,一面是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与残酷压榨。张謇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染,秉持着“士负国家之责”的家国情怀。面对内忧外患,毅然“舍身喂虎”,走上“实业救国”与“教育强国”之路,经过多年“强毅力行”与励精图治,将南通打造成享誉中外的“近代第一城”与当时的“模范县”。正是鉴于张謇在南通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实践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胡适评价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他所开创的早期现代化事业,一方面缓解了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的经济负担,奠定了南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在中国现代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鼓舞与激励作用。可见,张謇对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与推进功不可没,既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又为我国现代化征程的持续推进贡献着经验与智慧。尤其是张謇所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当前推进创新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然具有借鉴价值与现实意义。


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并希望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并在11月12日视察南通博物苑时,称赞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先贤与楷模”,殷切希望当代民营企业家积极向张謇学习,不断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更要勇于创新、力争一流,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较为丰富,既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共性,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质。


一、“士负国家之责”的家国情怀

张謇身处的时代,是近代中国正在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国家遭受欺凌和民族危机加深是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张謇作为晚清状元,在当时重农抑商观念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国家富强,起而行之,多方寻找救国强国的良方,认为强国富民“当自兴实业始”。于是,在光明的仕途和艰难的实业之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决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以“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言商仍向儒”“自计既决,遂无反顾”的悲壮情怀弃官从商。在张謇心目中,最高的位置是爱国与爱家乡,他曾表示“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在其骨子里融入了儒家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强大的责任感,认为作为中国人理应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而建设国家理所应当将建设家乡放在重要位置。在张謇心中一直热爱国家和家乡,将救国与爱国落实到自己创办实业的实际行动里。为使家乡南通摆脱落后状态,他一门心思扑在建设家乡的事业当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南通发展为当时在国内外都有知名度的城市。他本人也因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成为早期现代化的勤勉探索者和杰出贡献者。


二、“强毅力行”的开拓创新精神

张謇将报国的远大志向融入对故土的建设与发展中,他弃官从商创办企业、兴办教育、经营地方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在于通过推动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更多地方发展起来,实现国家富强,表现出他对强国富民理想的追求。并认为“实业教育,富强之大本也”,从而以发展工农业、兴办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特别看重科技发展在工农业中的作用,张謇提出,做工业必须“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为此,积极引进欧美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在欧美科技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这在当时已属难能可贵。为适应设备更新的需求,他全神贯注于技术与设备的革新当中。同洋务运动时期单纯地照搬引进外国的技术相比,张謇的理念更具创新性。张謇采取集股创办纱厂举措,也是他勇于创新的重大体现。张謇在创办企业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系统性,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复新面粉厂、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大隆皂厂,以及大达轮船公司等,这些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产品等方面具有关联性,打造成一个相对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产业链,形成了原料的有效利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有效地推进了扩大再生产,使以大生纱厂为主体的大生集团发展成为当时国内工商业典型。此外,张謇还培育了唐闸、天生港、海复、久隆、三厂、常乐、三余、大丰等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集镇,当时南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很大程度打破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传统,有效地突破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重农抑商的陈旧思想。张謇强毅力行的实践努力,表现出超越前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探索早期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将南通经营成为当时的全国典范,被誉为“模范县”,成为当时国内外人士竞相参观的文明富裕之地。他呕心沥血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首座公共博物馆,他辛苦筹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师范人才,他创立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和大生纺织企业集团的影响更是在当时的民营资本集团中屈指可数,其爱国之心被人们广为传颂。可见,张謇的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开拓性。


三、“将信为本”的诚信守法精神

张謇在企业经营中将诚信置于核心地位,他把真诚待人作为自己经营企业的基本理念。张謇对于诚信的提倡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特意将诚信理念与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他也十分看重员工或者经营者对企业的忠诚。在上海织布交易所,曾悬挂着张謇题写的一副对联,内容为“抱布贸丝,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成贾征偿,将信为本,循之以行。”可见,张謇既强调“将信为本”又强调“各得其所”,在本质上反映了他对“忠信笃敬”诚信观的坚守,一生都倡导在市场交易中坚持以诚信为本和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他所提出的“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的理念表达,说出了“契约经济”与“信用经济”在商业道德理念里的重要性,在买卖与经营过程中的公平和诚信的原则,体现出忠心不二、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踏实进取、敬畏规则、信行天下的诚信情怀。就现代企业而言,他的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在当前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现代企业更需要倡导契约诚信,诚信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基本法则。可以说,张謇以自身较高的商业道德水准,启迪着当代人应加强对现代市场经济诚信规范的理解与遵循。


张謇企业家精神在南通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体现

百年来,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引领着众多人们为改变南通面貌而努力,在“后张謇”时代也发挥了积极的激励作用。在2005年,南通市委、市政府为凝心聚力、重塑城市精神、激扬干事创业热情,以张謇精神为源点,开展了一场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全民参与,广泛研讨,充分酝酿,凝练出“包容会通 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吹皱一池濠河水,激活了人们的张謇文化情结;使南通人不仅在历史文化中找到自信,也增强了历史荣誉感,找到肩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把张謇的强国梦与当代的发展梦紧紧联系一起,迸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力量。


一、倡导“父教育而母实业”,奠定“创新之城”的丰厚人文底蕴

张謇为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提出“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的理念。他创办企业的目的是获得资金以更好地兴办教育文化事业,而教育事业又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所需人才,从而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他一生创办的学校不但类型多样,而且覆盖面广,可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再从普通学校到其他的专业学校都有涉及。他创建的南通博物苑、图书馆、更俗剧场、公园、体育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发展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张謇创办了戏曲学校和现代化大剧场,张謇创办的中国电影创造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拍摄了多部影片,有的影片曾到美国纽约进行放映,促进了文化交流。张謇还注重科学的普及与推广交流,在他的支持与推动下,南通成功举办了中国科学社第七届全会。会议邀请梁启超和竺可桢等名流齐聚南通,在全国引起轰动,对南通的文化发展与科技普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当代南通的发展正是在继承张謇发展教育与文化的实践与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统领,努力建设教育现代化城市,在加大教育投入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全国树立起南通教育的特色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发展南通地区的文化,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推动形成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文化,奠定了南通创新之城深厚的人文与教育底蕴,推动南通不断创新发展,打造成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教育之乡”“体育之乡”“纺织之乡”“建筑之乡”“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张謇在教育事业上的开创之功以及江海文化的丰厚底蕴。


二、担当“社会责任”,打造“慈善之城”,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张謇秉持儒家“仁者爱人”“泛爱众 而亲仁”的道德理念,认为“盖失教之民与失养之民,苟悉置而不为之所,为地方自治之缺憾者小,为国家政治之隐忧者大也”。从推进地方富足与国家稳定的高度重视扶贫济困,为帮助鳏寡孤独的失养之民,他提出:“当为之广谈生计,若农之类,工之类,商之类,劳心之类,劳力之类,使有耳、有目、有手、有足之人,皆有所效,以资其生。无耳、无目、无手、无足之人,亦有所要恤其苦”。针对性地提出帮助贫者习得一技之长以解决生计问题、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保障不使其流离失所的观念,并大力兴办了养老院、育婴堂、残废院、栖流所、改良院等一系列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奠定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基础。除了将大量资金投入企业建设中外,他还把大量的资金用于社会建设方面,尤其在社会公共事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大。张謇推进创办了多所公园,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图书馆、体育场、更俗剧院、伶工学社等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改善文化环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此外,在推进南通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张謇一方面专注于物质扶贫,另一方面比较关注精神扶贫,其这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在当时无疑是比较超前的。特别是他鼓励贫民投身实业来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以长远地解决贫困问题在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这对调节社会矛盾、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推进共同富裕都大有裨益。时至今日,在张謇社会保障方面思想的积极影响下,南通不仅建起了“中华慈善博物馆”,还将南通打造成为“慈善之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覆盖面大和福利待遇水平高的保障体系,持续关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在就业创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事业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国内、省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三、弘扬“法治精神”,形成“南通之治”,推进高标准法治建设

张謇虽深受传统德治与伦理的影响,但没有执着于此,反而虚心地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法治思想。他为将传统的“人治”推动转向为近代的“法治”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努力,提出“惟立法贵乎实行,宜无通融之余地,乃有遵守之可言”的理念。体现了他对以法律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视。在担任民国实业总长、农商总长、水利总长期间,他提出工商业活动应当“乞灵于法律”,注重以法律来规范工商业的运营,强调“农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并主持制定推出多部涉及多行业的法律法规,为探索形成近代以法治为核心的社会规范治理作出了努力,为从法治角度推进早期现代化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为奠定近代法治基础作出了贡献。张謇辞官回乡推行地方自治时,注重以法治精神来推动南通的社会治理。在他的组织推动下,根据民国政府法律,在南通成立了县议会,引导民众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张謇还注重以现代法治原则管理现代企业,借鉴癸卯东游参观日本企业时学到的管理经验,制定了“厂约”和“章程”等规章来有效推进企业管理。张謇在推进社会法治管理时,为培养法律人才和传播法治思想,他一方面积极开办法政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一方面还注重在社会上推行法治教育,不断提升民众的法治素养与文明水平。为提升年轻人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还在各类学校中注重法制教育与日常的规范管理。虽然时过境迁,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张謇的法治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南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倾力打造形成“南通之治”市域社会治理实践样本,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大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和健全大普法工作格局,推动南通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进法治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四、践行“敢为人先”,放大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南通现代化发展

张謇所处的清末民初是一个传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的时代。作为一位深受儒家熏陶的晚清状元,他勇于突破当时传统思想的樊篱,勇于开拓创新,不但创造出影响深远的企业集团,而且在教育、慈善、文化、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规划等领域都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张謇“强毅力行”“坚苦自立”的企业家精神对于当前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作为江苏地区比较领先的城市,南通有责任发扬张謇精神为交通强省建设探路示范,努力成为交通强省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南通样板“放管服”改革先行区。比如,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南通的交通运输正通过建设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和通苏嘉甬等轨道,构建南通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新格局,深层次融入苏南上海,联动江海,打造成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从而建设成为设施联通有优势和产业创新有潜力的新南通。再如南通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打造出一系列步行舒适和丰富有趣的邻里社区单元,致力改善活动与休闲空间。针对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的偏好,在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地区培育新经济与魅力圈,推动岸线融入城市,打造贯通、开放、活力、人文的新南通。并进一步放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南通优势,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规划构建旅游轨道交通线路,打造交旅融合示范线,利用既有的宁启铁路开行融合南通特色,深度定制的旅游专列,串联沿线景点,并在车上设置艺术南通、休闲娱乐、高档餐饮等业态,打造“快进漫游”的旅游新产品、旅游新业态,不断推动南通打造江海联动、跨江融合的具有发展区位优势的新模式。


张謇企业家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张謇的早期现代化理念与实践成就早已得到国内外的肯定与赞誉,从南通当代现代化发展进程来看,南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对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汲取和运用。张謇企业家精神作为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依然能够为顺利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动力,仍然需要从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中寻找促进发展的支点,激发持之以恒的干劲儿,努力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排头兵。


一、宣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创新发展,彰显出和西方现代化模式迥异的新特性。其中,自然地包含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增强、科学理性的不断彰显等要素。张謇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探索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没有墨守成规、拘于旧法,而是以世界眼光积极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国际竞争,汲取西方先进技术以推动事业发展。他不但识古通今,而且立足于时代前沿,致力于南通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将强烈的爱国热情融入南通早期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和路径选择当中。出身于旧时代的张謇,没有圉于传统,却非常重视时代发展的“现代性”,在亲自考察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发展的现实后,通过精心规划,确立了推进南通发展的总体设想,并详加论证制定出南通早期现代化具体步骤,从多方面体现出融合了中外现代性要素的风格与特色。注重以现代化的文明国家为坐标,以国家富强、民众富足作为心目中的发展蓝图,努力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比较先进的“新新世界之雏形”,将南通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与美誉度的“近代第一城”。当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现代化发展,将张謇推进早期现代化的系统性思维运用于当今现代化建设中,有助于不断深入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厚植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保障。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传承张謇企业家精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我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原则,摒弃西方现代化的侵略与掠夺属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张謇从政与创办企业的过程中,一直都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行中国的工业化与市场化,竭力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他在短期担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职务时,本着规范市场运行、推进工商业发展原则,制定并推行一系列规范经济运行的法律及法规,其中就有《证券交易所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证券交易的法规。同时,他还大力培育私营企业、推进民营经济、采用股份制来活跃市场。他在创办大生纱厂之初曾因筹资困难,采取吸收官方闲置的纺织机器作价入股的办法来应对,在所办多家企业中,均注重采取股份制形式来募集资金。张謇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着独到的理解,他把遵循市场规律行为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其重要努力方向,非常注重企业借鉴运用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地特点进行“在地化”发展,并通过创办一系列有关联的企业形成生产的可循环。在构建南通适应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体系时,张謇不仅大力兴办多家民营实体企业,还创办南通联合交易所及相关贸易公司,拓展出范围更为广泛的纱布销售网络。在他的支持与倡导下,相关的维护市场主体权益的行业工会、商会与农会等联合社团得以创建并发展起来,保障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的规范运行。张謇倡导市场规范运行的实践努力,不仅为当时企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保障并注入了活力,也能够为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汲取张謇经营企业的智慧和经验,有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为完善、机制更加健全、活力更加充沛。


三、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大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张謇不仅从宏观上开创性地确定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又在具体层面科学地制定出实施方略和治理方式。其目的就在于打造一“新新世界之雏形”,让南通人能够居有定所、劳有所得、鳏寡孤独皆有所养,过上富裕的生活。张謇在南通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中,将实业作为推进早期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致力创办以实业、教育、慈善为主体的事业体系。这一体系以 “大工、大农、大商”等各类现代产业为主导,“实业教育迭相为用”,带动整个地方自治事业全面发展。他在建成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大生纱厂后,以大生纱厂为起点,逐步构建了涵盖一、二、三产在内的各类现代企业。为解决企业发展中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他先后创办了大同钱庄、淮海实业银行、交易所等金融业,并在交通银行危难之际出任总理,为银行摆脱困境、稳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张謇的多方努力下,大生集团发展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囊括行业最多的实业和资本集团。南通近代实业、教育、慈善事业体系的形成,有力地推进了南通经济结构的成熟,也促进了南通社会结构的早期现代化转型。并为南通近代以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和发展动力。张謇还注重以办企业所得利润反哺教育、慈善、文化与城市治理,他强调“非人民有知识,必不是以自强”。知识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教育的推动,而教育的发展需要实业作为坚强的后盾,形成了企业、教育和慈善事业各方面齐头并进的局面,将南通经营成为在中外都享有美誉度的“近代第一城”。张謇的系列实践努力与现代经济所提倡的各行各业互相借鉴不谋而合。他造福乡梓、民胞物与、发展地方的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为当前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了借鉴和动力。


张謇经营南通,开启了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在张謇精神的激励下,南通追江赶海一路走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的高质量发展,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南通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滋养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又赋予江海文化以活力和灵性。随着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良好态势,南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张皋、海太、北沿江三条过江通道和通苏嘉甬高铁2022年同时开工,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全面突破、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开通,成功实现“南通好通”。以此为发展契机,蕴藏在南通人心底的“敢为人先、开拓创造,包容会通、兼容并蓄,豁达开放、合作共赢”的江海文化特质得到激发,开启了追江赶海、通江达海、腾江越海的时代逐梦之旅。张謇勇于开拓、强毅力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又一次在南通人身上得到激扬和传承。新时代十年来,南通的产业发展脉络表现为向高端化转型、数字化变革、绿色化提升的变化。呈现出以创新发展为中心,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发展趋势。逐步“关停并转”一批传统的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产业,推动沿江科创带“一核四区多园”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沪通产业创新示范区,形成“5+3+3”的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打造出一批“高精尖”的绿色产业。推动南通形成追江赶海、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短短十年间以千亿为单位形成连续性的七次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突破了万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11027亿元,迎来南通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可见,将张謇企业家精神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弘扬,有助于激发企业家加强建设一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齐心协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氛围,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激励人民踔厉奋发、奋勇前进。


来源 顾小峰,《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角洲杂志》,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