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民、沈道明|《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序、后记发表时间:2025-05-20 10:39 5月12日,百年变局期南通海洋(航运)经济发展研讨会暨新书《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发布会在张謇企业家学院举行。这是张謇企业家学院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版专著,标志着学院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与服务经济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源于张謇企业家学院于2022年启动的“张謇港航业专项课题研究”课题,该书以张謇在近代港口、航运、海关、海洋开发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为核心,首次尝试系统构建“张謇港航理念”。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共南通市委原书记、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张謇企业家学院特聘学术顾问罗一民为《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撰写序言;本书的作者,南通海事局原局长、张謇企业家学院特聘指导员沈道明撰写了后记。“张謇与现代化”公众号特此转载,以飨读者。 《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序 文|罗一民 当前,全球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交通强国与海洋强国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支撑。港航业作为海洋强国与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直接支撑海洋经济繁荣与国际贸易流通;作为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着综合运输体系的高效运行,有力提升着国家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向海图强、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张謇推进港航早期现代化的理念、实践及其当代启示,不仅是回顾历史,对历史智慧的深入挖掘,更是面向未来,为新时代港航业乃至整个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借鉴。为我们理解港航业与交通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应对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览《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书稿,我深感近代中国港航发展历程的曲折与张謇先生在其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张謇,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实业家,其交通、港航理念不仅具有前瞻性,更体现了对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他深知交通、港航之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在清末民初之际,致力于推动交通与港航事业的早期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善港口设施、拓展航线网络,张謇的港航实践为近代中国港航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謇推进港航事业的努力,对于当代建设海洋强国与交通强国有着深远的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港航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其次,港航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引入新技术、新理念,以适应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最后,张謇的港航实践也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即敢于冒险、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张謇的港航事业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全球贸易日益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铭记张謇的港航理念和实践智慧,不断推动中国港航与交通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这部书稿,总体上展现了张謇与港航现代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其精髓可概括为五个特性:开创性、全面性、准确性、启发性和成熟性。这些特性共同勾勒出了一部丰富而深邃的历史画卷,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张謇、了解其与中国港航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场景。 第一,课题研究的创新性。本书稿作为“张謇港航思想与实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的结项成果,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展现出较为显著的创新性。 首先,从研究视角的选取来看,本书稿深入探讨了张謇港航事业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深远意义。这一研究角度在过往的学术文献中虽有涉及,但缺少系统性和深入性,本书稿围绕张謇在水利、船闸、港口、码头、航道、航运公司、航线、仓储、渔业、海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体现出较为突出的创新性。这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次,本书稿作为研究成果同样展现出了开创性的价值。通过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书稿不仅详细呈现了张謇在港航事业中的贡献和影响,更从中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启示。这些成果不仅是对张謇港航事业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具体来说,本书稿中揭示的张謇的港航理念、实践策略以及其对港航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此外,本书稿的开创性还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创新上。课题组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港航事业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这不仅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可以看出,这部书稿在研究视角、成果、方法和理论框架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研究内容的全面性。 首先,本书稿不仅详尽地描绘了中国近代港航事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历史视野。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全面梳理,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港航事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次,该书对张謇一生所从事的港航事业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详细叙述了其主要经过和业绩,还客观分析了其中的成败得失。这种全面性的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张謇在港航事业中的贡献和局限,从而对其有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稿在介绍张謇的港航事业时,特别注重对其理念和精神层面的总结。通过对张謇的港航理念、实践策略以及精神风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张謇作为一位杰出实业家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这种对理念和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得本书稿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全面。 最后,本书稿紧密结合当代港航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启发和认识。通过对张謇港航事业的全面分析,本书稿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更为我们解决当代港航事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稿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三,研究观点的准确性。本书稿在研究观点的准确性上展现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尽管从学术研究上来说难以确保所有观点都绝对无误,但该书在总体上,其基本观点和重要观点均经过深入思考和严密论证,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在构建研究观点的过程中,本书稿不仅依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还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以确保观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基于实证的研究方法,使得书中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观点均具备充分的依据,经得起学术上的推敲和检验。 此外,本书稿在论证观点时,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得观点之间的关联和推理过程清晰明了。这种严谨的论证方式不仅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书中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在提出观点时,并没有盲目地追求新颖和独特,而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观点。这种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研究态度,使得书中的观点既准确稳妥,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启发性,为港航事业及张謇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 第四,学术思想的启发性。本书稿在学术思想层面上展现了较为深刻的启发性。 首先,张謇作为一位杰出的实业家,其港航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对后世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稿通过深入研究张謇的港航理念,提炼出其核心要义,为我们理解港航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其次,本书稿所体现的学术思想没有局限于对张謇港航理念的解读,更在于通过这一研究主题,展现了一种跨时代、跨领域的思考方式。这种思想倾向不仅对我们研究张謇的各种理念具有重要价值,更对我们当下从事港航事业以及其他领域的事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稿在探讨张謇的思想和业绩时,尤为注重其对现实的启发意义。课题组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接,分析了张謇的港航思想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这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稿在学术思想上更具启发性和实用性,无疑将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课题研究的成熟性。本书稿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成熟性得到充分体现。作为一项专题研究,项目在材料的搜集与整理、起草总结、立论构建等方面均展现出较有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首先,在材料搜集与整理方面,课题团队由从事海事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张謇研究的学者组成,确保了课题研究的专业性。课题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文献挖掘和实地调研,确保了研究材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这不仅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续的分析和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在起草总结方面,课题团队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规范和标准,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这种严谨的态度不仅体现在文本表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上,更体现在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上。在立论构建方面,课题团队基于充分的材料支撑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具备学术价值,更能够为港航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最后,从写作水平来看,本书稿在结构安排、语言表达、逻辑论证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这不仅体现了课题组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更展示了本课题研究在学术上的成熟性、专业性和严谨性。 当然,张謇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张謇研究作为一座亟待深入开掘的富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长期的深入的挖掘与探讨。本书稿作为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限于时间和资料,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在课题结项论证会上,我曾提出希望充实张謇在吴淞开埠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与作为,他所形成或者要表达的港航思想、开埠思想;增加张謇创办中比国际航运公司的内容,深入挖掘张謇从爱国主义出发,以强烈的、执着的强国梦想,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梦想,要和世界先进国家比肩而立的思想;以及李鸿章、盛宣怀创办轮船招商局对张謇的影响、张謇对当时政府的看法及其关系对港航事业的影响等方面都要加强研究。现在看来,课题组在结项报告的基础上对以上内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增补了不少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限于本书稿是张謇港航理念与实践的专题研究,建议有志于张謇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产出更多有见地的成果。 期待张謇研究也“走向蔚蓝”,继续走深、走实,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期待我们的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行稳致远、夙愿早成! 是为序。 《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后记 文|沈道明 本书作为江苏省张謇研究会系列研究丛书的一种,其付梓出版是一件令人倍感欣慰的事情。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到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再到无数次的学术讨论与修订,每一步都凝聚了研究团队的心血与智慧,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试图还原张謇先生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探讨其港航理念与实践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如今,这本书的问世,不仅是对张謇研究的一次重要贡献,更对那段辉煌历史的一次深情致敬。我们期待它能激发更多人对张謇及其时代的兴趣与思考,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为深入实施海洋强国与交通强国战略蓝图,2022年6月25日,江苏海事局与张謇企业家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建设水上交通安全、船舶防治污染和应急管理学科,以培养更多适用型、创新型港航人才,促进港航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在此背景下,为推进共建协议相关内容落地,张謇企业家学院会同南通海事局、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张謇先生港航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与实践探索,共同启动了专项课题研究,成立了以单晓鸣院长为组长,张謇企业家学院、南通海事局、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人员为组员的课题组。 为深入推进课题研究,自2022年7月起,课题组收集、查阅和整理了《张謇全集》等书籍、报刊文史材料以及档案资料中关于张謇港航事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开展专题研讨,确立课题框架,明确章节内容,细化任务分工,并到南通博物苑、大达轮船公司旧址、青龙港船闸旧址、上海十六铺和吴淞等地现场考察,收集相关研究材料。经过课题组成员努力,于2022年12月形成了“张謇港航事业及其当代价值”课题研究报告初稿,梳理了张謇开创的近代港航事业发展脉络、发展成效、时代价值,提炼了张謇发展近代港航事业的理念,分析了张謇近代港航发展理念与实践对现代化港航业发展的启迪意义。2023年1月,课题组邀请南通、南京、上海等地研究张謇的专家对课题研究报告初稿进行指导。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立题创意、创新成果,提出需要继续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梳理张謇港航事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炼张謇发展港航事业的理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充分吸取了专家意见,进一步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 2023年4月25日,课题结题评审会在张謇企业家学院召开,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何建中,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长江航务管理局原局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唐冠军,上海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金永兴,大连海事大学原副校长刘正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裁张建卫,江苏海事局局长朱汝明,江苏海事局一级巡视员王秀峰,南通大学教授、张謇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张廷栖等专家和代表参与课题评审。与会专家肯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给出了同意结题的鉴定结论,并就课题报告内容完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何建中理事长从课题研究报告题目、结构框架、各章节内容等方面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了全面点评,提出慎用张謇“港航思想”,并重点对张謇港航思想、当代的价值启示等章节内容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罗一民会长从课题研究的开创性、内容的全面性、观点的准确性、思想的启发性、课题的成熟性高度概括肯定了课题研究报告,从充实张謇吴淞开埠思想、增加创办中比国际航运公司内容、妥善论述张謇港航事业与我国近代港航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其他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领域、各自专业角度对完善课题报告内容提出了专业意见,并就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提出了建议。课题组充分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认真查找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对课题研究报告内容进行了调整与修订,重点对涉及张謇港航思想、当代价值启示等章节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与完善。 单晓鸣院长十分重视课题成果的转化,课题报告完成后就提出明确要求,应尽快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给相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并出版图书向社会广泛宣讲张謇港航事业。编写人员在征求了从事张謇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斟酌考量,书名定为《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对照出版图书的标准要求,以课题研究报告为蓝本,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整合,突出张謇港航现代化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查重筛选,调整了文字表述方式,脚注了原文引用出处,搜集了相关档案、照片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加书本可读性。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征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修改完善,于2024年6月形成了本书稿件。 课题组在开展张謇港航事业课题研究以及课题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南通)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南通市档案馆、南通博物苑、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等都给予了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何建中理事长以长期从事水运工作的经历和亲身感悟,对课题报告的整体框架结构、具体章节内容和个别不当表述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罗一民会长认为课题组以港航专业人员为主体成员,开创了张謇港航事业方面的专业性与系统性的研究,为开展张謇在其他行业领域方面的专题研究作了很好的示范,并不辞百忙欣然同意为本书稿作序。唐冠军、朱汝明、金永兴、刘正江、张建卫、王秀峰、郑跃峰、张廷栖、闫晓波、黄巍东、薛扬、承海、蒋楠隽、张开文、王虎、蒋建、彭树林、万晓玲、周建飞、徐荣、朱玉强、钱荣贵、梁栋、黄正平、赵明远、马斌、陈宇里、许崇标、葛卫民、彭智诚、张厚军、唐莉、陆颐、王慧、高佳、羌建等都提出了诸多指导意见,并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深入探索张謇先生推进港航早期现代化的重要贡献的过程中,编者虽满怀敬意与热情,但鉴于张謇研究是一座亟待开掘的富矿,其深度挖掘还需假以时日。同时,对于其港航事业发展的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也难免存在资料搜集的局限与深入研究的不足。这既是对我们研究深度与广度的检验,也是未来不断精进与完善的动力所在。我们期待并欢迎各方反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挖掘张謇在推进港航早期现代化方面的贡献,分析张謇港航事业发展对当代港航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启迪意义,以便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修正、完善,力求更加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传承先贤精神,汲取先贤智慧,探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推进我国港航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序言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张謇企业家学院特聘学术顾问。 后记作者系南通海事局原局长,张謇企业家学院特聘指导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