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清|概论张謇经济思想发表时间:2024-03-02 09:00来源:《南开经济研究》 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实业和教育活动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洋溢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 一 他搞实业、办教育,其目的旨在于救中国。张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中说:“通州之设纱厂,为张謇投身实业之始。光绪二十一年乙末,中日事定……謇愚不自量,念普鲁士之报法,毕士马克归功于教育,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籍……九十月往来通州海门上海招商劝导……议设纱厂于通州。” 张謇在回顾通海垦牧公司创办史时说:垦牧公司系光绪二十七年冬开办,其时“马关约成,国势日蹙……非人民有知识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所资以措手。” 张謇办轮运事业也是受到外资入侵刺激的结果。张在请设上海大达轮步公司呈里说:“上海滨临黄浦一带……除招商局各码头外,其余尽为东西洋商捷足先得……每见汽船帆舶往来如织,而本国徽帜反寥落可数,用为愤概,……值此日俄战事未定,外人观望之际,若不急起直追,我先自办,将来终为他族所有,因此……约结同志,筹集开办经费,……购定地基,建筑船步,并造栈房……接续订购轮船……自开航路……以商界保国界,以商权张国权。” 张謇办银行亦是为了抵制外国势力的入侵。他说:“本年一月有外人托人介绍,欲来通海设立银行,组织堆栈,大有利用我金融枯槁,进而握我实业权之势,时势至此,而尚不急自谋,恐人之起而代我谋也。与其人代我谋而受制于人,何如早自为谋,而亦足以杜人之觊觎,爱不自量,倡为通海实业根本计划,设实业银行于南通”。 张謇在请保护提倡实业呈商部文中历述其所办实业后说:“职本里儒,家承寒素,愤中国利权之外溢,思以绵力自保其方隅。”。 处在清末民初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加紧入侵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许多中国人都在寻求救国富国之道。广大农民群众曾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以求驱逐外敌,救我中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志士、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或企图通过变法革新政治,或以武力推翻腐朽的封建政府,建立民国,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富强起来。张謇则企图借资本家之力,兴办教育和实业,以达救国之目的。张是一个爱国的实业家。张与许多买办资本家以及官僚资本家不同,他是立足于本国,依靠组织本国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实业的。张謇从事实业二十余年,组织各种公司,如纺织、盐垦等,以数十计,资本总额达三千余万元,没有一点外资外股参加。辛亥前他对张之洞打算借外债一千万元兴办丝厂和纱厂的计划,也颇有疑虑,很不赞成。 张謇并不盲目排外。他是一个虚心并善于学习外国先进事物的人。为了发展中国的生产力,他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方式。他高度赞扬西方使用机器产生的巨大生产力,主张学习利用并自制之。他说“泰西以工贵利用机械,一机械所成,小者当人工数十……今中国兴工业而不用机械,是欲驱跛鳖以竞千里之逸足也。用机械而不求自制,是欲终古受成于人,处第三位至于五六七位,……往尝请改上海制造局为商厂,制造一切农工机械,附设一完全高等工艺学校,以造就工科机械化学染陶酿冶船舶之材……拟就傍近纱油面厂之唐闸,建一铁工制造厂,备置农工诸器,以便有志农工业者求之。” 张謇对于日本的侵略是反对的,但这并不妨碍向其学习先进技术。以改良制盐技术为例,张曾精心考察日本盐场而效法之:“光绪二十九年,发起人徐君显民,罗君叔蕴等购吕四旧垣建立公司,謇在日本闻讯,即挈一皮包,与王君惕斋遍访盐田在所,乘汽车更迭上下,走六昼夜,考查其法,归告发起人,发起人公推謇为经理。乃为延日人仿造盐田。” 通海垦牧公司也是“兼采东西洋各国种植畜牧之法,以昌农学。” 张謇更注意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组织。通海垦牧公司“仿泰西公司集资堤之,俾垦与牧。……甚愿天下凡有大业者,皆以公司为之。”。张謇是首先把公司的组织形式引进到中国农业中来的。过去虽有人按公司的形式办过工矿交通,但尚未有人在中国办过农垦公司,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等人虽曾提议办农垦公司,但并未付诸实行,当时虽有极个别关于办农垦公司的报道,但或规模极小,或旋起旋灭,而唯有通海垦牧公司规模宏大,长期存在和发展。张还采用公司的形式办起了工厂、交通、金融等。张在为保护提倡实业呈商部文中大声疾呼,希望政府保护公司的发展:“如各省府州县绅民有能兴一公司者,必应许其随时自陈利病,为之提倡保护,予以实验,庶民间之风气易开,中国之利权能保。” 张謇在辛亥革命前夕(宣统3年),尤其是在民国政府任职期间,明确地提出了利用外资以振兴实业的主张。利用外资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向外国借款,二是办中外合资企业。他批驳“动曰借债亡国”的论调说:“为崛起后进,欲谋专业,苦于徒手,暂货诸人,他日业成而永久,收入之款,支抵有期限之债务外,其所得且倍蓰,则振兴之机,宁不赖外资之过渡?故世界各国之兴大利,除大害,无一不借外债。亡不亡,视用债与还债之属于生利抑耗利?而不在于借不借也。”(《张季子九录·政闻录》)他也反对不考虑偿还能力,不用于“生利”的那种借款。他在《实业宣言》中说:“外债可借……用于生利可,用于分利不可。”张提出借外债时应“条约正当,权限分明”、“不可丧主权,不可涉国际”和“欲达借款之的,必先筹还债之方”等正确原则(《张季子九录》)。 张謇还提出了“聘用西人”的主张并实行之。在他所办的工厂企业、学校和医疗机构中,慎重地引进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外国科技人员、教师和医生,作技术指导,而不让他们掌握经营管理大权。 张謇在经济上是一个改革者。他破旧立新、兴利除弊,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他说:“中国今日振兴实业要在标本兼顾。顾标之道在整顿,顾本之道在改良。整顿则首宜渐去其弊以完本意可行之旧,改良则首宜试验所合,以发众目有征之新”(请保护提倡实业致商部文)。盐业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他在经办同仁泰盐业公司时,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改良。“整顿之第一事曰筹草”,“其第二事曰增场添灰”,“其第三事曰恤丁”;“改良之第一事曰试仿日本盐田”,“其第二事曰聚煎”,“其第三事日板晒”(同仁泰盐业公司丙午年说略)。 二 张謇在办实业方面具有战略眼光。他注意研究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注意其均衡协调配套发展。他认识到“教育实业相维”,他指出:“兴教育必资于实业,故籍通海棉产,先从事于纺织,然不事农,广植棉无以厚自给之力”(垦牧乡志)。 在农业方面,张謇主张农牧林渔兼顾,综合发展。他在通州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启中说:“将畜牧列在种青之后,种棉豆粟麦之前,畜牧所遗之肥料,既可粪地,畜牧所卖之利息又可浚渠,先择地千亩试办,每一堤成,种青一二年,即将牧场移入,又一二年后移入续成堤内,以次递移,五堤皆周,则散牧于堤渠之间,其堤脚渠唇,遍植桐桕,奇零之地,兼事林业,务使本利循环相生,故垦与牧兼办。”张对于渔业也很重视,他在为渔业事致江督书中写道:“公领南洋,渔业设能发达,亦未尝不可为公万一之助,……一切实业仗公经纬,况渔业之尤有关系者耶!” 张謇不但重视生产,也很重视交通运输。为了运送原材料和产品,张兴办运输公司。他在大生轮船公司通沪合股事略中写道:“因大生纱厂陆续购运料物之不便,而议租朱葆三之济安小轮,因需有特别之标帜而改名大生”。 张謇对于发展商业也颇关注。他在《复李外部述商部属办商会及丝茶大公司书》中说:“为商部计,宜先择旧商业中之大者,若盐,若木,若丝,若茶,先谕令尽易公司之名而许其自陈利害,许其保护之。令凡商业皆自立会,……又于已立商会已成公司者,俾实享保护之利益……,商会公司之益果行,将见商会与公司接踵而兴。” 张謇把金融事业视为发展实业之根本,他在淮海实业银行开幕演说中说:诸君若能“本余创办大生厂之精神,以从事银行事业,将来自能发达”。 张謇是“通海实业界的领袖”,他创办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这里。张“以通州人经营通州一方之实业,八年之中,立大小公司者十”(复李外部述商部属办商会及丝茶大公司书)。但张并不排斥,而是欢迎外地人投资于他所经营的企业的。张“创办实业,只冀其事之成,初无党派省界及个人权力私见,所经营之各公司,何党何省,悉任投资。下走兄弟所入,或仅百分之一二。事不必自我成,权不必自我操……群策合力,相与有成,岂惟一人之幸。”(声明大陆制铁公司内容之通电)打仗要有根据地,办实业从事商战,也需有立脚点,张的这种做法历史证明是可行的。 三 张謇从其实践经验中认识到,人材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营业一道,胜败无常,视其人之精力如何,乃可觇其业之效力所至。”因此,他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以造就人材。他办实业是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经费等物质条件;教育事业发展了,培养出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材,又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厂所在,设纺织专校,养成将来任事之才,工厂可容人见习,为甫营此业者养成实事求是之助,是以建校以来,所收学生,不限一省,来见习者不止一人。” 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启第一条即申明,办垦牧是“储通海小学堂经费”,“第二日建本”即把办学校培养人才作为发展垦牧的根本:当通海垦牧公司“兴工筑堤之始,即择千亩之地立农学堂,延日本农科教习,采日本农会章程,斟酌试办,讲求垦牧之事,备公司任用,亦即为他州县储才。”通海垦牧公司招佃章程中也规定:“上学:读书识字人少容易闹事,读书识字人多容易兴家,今一堤内立一小学校,各佃子弟年七八岁至十一二岁,概宜上学四年,习浅近普通学,此后或入农学堂,或入工学堂,或否听便。” 张謇认为,中国商人竞争不过外国是因为“势散”,是因为中国商无专学、商智未开之故:“中国之商不能与外商敌者在势散……知散之害,知不散之利,知散之若何而害,知不散之若何而利,在智,智必若何而能明,在学,有学则有人为之讲公德,讲群理,讲中外商业历史,自然知当聚不当散。” 张謇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视突出地表现在,他把经营企业所得的一大笔钱用作文教经费。在大生纱厂股东建议书中,叙述了他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历史,及当时所遇到的问题,请股东们援助,继续推动教育的发展,他说:“请求三厂于自任纺织专校外,代任南通地方教育慈善公益常费。按南通地方教育事项,为农科大学,医学专门、女师范、图书馆、蚕桑讲习所,此五项为每年五万八千四百四十元,慈善事项为医院、残废院、栖流所……公益事项为气象台、博物苑……总计为八万五千零八十元。从前皆謇以所得于厂与所负债与叔兄分任者。去年农医女三校,核减至每月五千六百元,请三厂为任每月五千元,供农医校院女师,不足之六百仍由謇任,而气象台、博物苑、图书馆、蚕桑讲习所每月七百余元,亦仍謇任,不在此列,由謇他处设法。今结至本月计二十余年,除謇自用于地方及他处教育慈善公益可记者一百五十余万元外,合叔兄所用已二百余万元,謇单独负债又八九十余万元。” 张謇提出的用人标准是:“今日用人,不患无用,而患无体。其人果正,则必有忠君爱国之心,有忠君爱国之心,则勤求事理之必于当。其人苟不正,则必无忠君爱国之心,无忠君爱国之心,则矿务有利也,利不在君国,电报有利也,利不在君国,招商局有利也,利不在君国,甚至海军陆军,非所以利也,可以因之为利而害君国为。”(答南皮尚书条陈兴商务改厘捐开银行用人才变习气要旨)张在这里提出了选用人才的两项标准,即体与用,成中国传统所说的德与才,或现在所说的政治与业务(或技术等)。他把“体”放在第一位,而把“用”放在第二位。他的这种提法是正确的,是值得注意的。当然,各个时代各个阶级对“德”“体”“政治”都有不同的要求,应加以具体分析,而不应任意搬用。 张謇提出的用人之道是“责任专,薪水重,上有纪纲,下无壅隔”。 他在通海垦牧公司集股章程启中提出,公司的管理应“分限”:“限有二,一事限:总理一人,经理公司一人,经理工程一人,经理垦务一人,经理牧务一人,经理农学堂一人,遇有关系公司全局之事,则公同会议。一年限:自五堤次第兴至尽数垦熟,约以十年为期,十年以内,公司经理出入费用、本息之事,各股东可以查察议论所办之事,不得干预办事之权。十年后或仍由公司,或分归各股东自理,届时再议。”由此可见,张是主张管理人员要有职有权和分工合作的。 张謇重视规章制度和法律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他说:“其地其人既为筹备自治矣,而治其地其人之人必具如何之资格然后当其可?曰:是在知法律……不明公法,无以成立自治之机关,不讲民法,无以组织自治之团体,不研究诉讼法,社会何以得安宁,不陶冶习惯法,风俗何以臻良善,则种种方面之法律,一若为公司之集合体也,然试问公司中人能尽知法律呼?吾有以知其不能也。垦牧堤分为八,治事之处有六,而治其事之人则准事之繁简支配有多寡也。规划大纲,统筹全局,下走任之。然走以一身牺牲于一州一省之社会,不能常驻垦牧,故以监督总帐房分任内外事以代理之。外事散在各堤,监督一人又难兼顾,故凡前成之堤,三十三年冬已订事例,各派管理一人专司其事,然事权虽为划定,而私法正待考求,……若必求人人明私法而后为我用,势固有所未能,为且用且学计,拟自监督以至各堤经理,必先使稍有普通法学之知识,而后观察民风,准诸公理,相与讨论利弊,随时随地分订条例,以期合乎法律之行为,而分任其事者即本已成之条例,切实施行,即不啻习法律矣。如此则以之治地,地必呈能,以之治人,人必就范,而治地治人之人亦常受制于法律,是则法律上认公司为私法法人之私法人,亦即认公事办事人为私法人之代表。吾曰:治地治人必自治治其地其人之人始者。”(垦牧公司第七届说略)他在民初民国政府任职期间,主持制订了许多经济法规。 人总是要老要死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张在老年时非常注意选择其替代者,他在大生厂股东会宣言书中说:“此次南通大生纺织公司将常会期提前,特集股东,即以常会兼作临时特别会,汇布开创以来二十八年经过之得失,陈说謇不幸生当中国上下不接时代,投身实业所受之困辱,及年力已衰……,须请股东举贤为代……股东投资,志在获利,或不足尽烦股东之思虑,惟求贤为代,则与股东前途之利益有关。所谓贤者,须外审世变内洽地方,不市侩而知市侩之情伪,不工党而知工党之趋向,庶可为股东保不涸之源,置公司于至安之地,必须重劳股东神智,网罗咨访,各罄所知,共征所信而后可,此非开会时仓促所能定,故不能照寻常会场提议事件选举方法之例,特于会前提出,以便诸君详审注意,从容讨论……,一若如此乃贤,不如此非贤,非贤则不可代。” 张謇不但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人员,选择其替代者,而且很重视保护劳动者发挥其积极性。他在属通海垦牧公司监督转示各堤办事人书中说:“公司与各堤办事人,犹手足之于头目也。齐之以法,尤须洽之以思,惟用法须平,用恩须公,合人情以用法,则平矣,合事理以用恩,则公矣。须为各办事人详告之,不可用专制手段使佃离而他人有长短也。”。他在发展盐业生产中提出要“恤丁”:“丁恃盐为生,盐恃丁而成,天时不应,束手坐困,其强有力者犹可籍捕鱼作工以度日,老弱妇女不能自存者,或贷以钱,或赈粮食,必先保护而后可以干涉,未可坐视,致失感情。”(同仁泰盐业公司丙午年说略) 四 张謇的经营管理思想中有辩证法的因素。他在许多地方反复讲到要居安思危,遇盛而忧等道理。如他说:“仲冬下走至公司,复集在事人于慕畴堂而语之曰:昔年之艰困,今特一转机耳,将来之发达,今特一萌孽耳。勿狃于进步而以为功效已著,勿狃于组合而以为生聚易谋,勿狃于利便而以为食货流通。易者难之因,难者易之果。”(垦牧公司第六届说略)“营业一道,胜败无常,……固不可狃于胜,也不必怵于败。”(大生纺织公司二十年纪念开会词)“营业之道,先求稳固,能稳固即不至失败,即失败亦有边际,企业者不可不知也。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告诫实业同人书)“本年大生两厂,适际时会,获利不薄,为开辟以来所仅见,下走则竞竞业业,遇盛而忧,忧极盛之难继,尤忧在事人之侈然而泰人以为功也。须知盈虚消息,天道人道,莫不如此。”(再告实业同人书) 张謇从其实业活动中认识到,难易、胜败、盈亏、进退等等对立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并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般人往往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忘乎所以,张则“遇盛而忧”,因为“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遇盛而忧,始终竞竞业业,是张謇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五 张容的企业活动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新世界之雏型。这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张的功绩首先在于,他创办经营了工农运输金融等数十个各种类型的企业,创造了一个企业集团。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以垦牧公司为例,办公司前后,通海这一地区判若两个世界,请看张的叙述:“营垦牧公司于海上,其时一片荒滩,弥亘极望,仰惟苍天白云,俯有海潮往来而已”(题通海垦牧公司界图扇笺)。经过十年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舍,商有座市,行有涂梁,若成一小世界矣。” 张謇所从事的事业,有示范和开通社会风气的作用:“继垦牧而起者,南通有大有晋……盐垦公司十余。”(垦牧乡志)在通海垦牧公司的影响下,不仅在淮南北,而且在全国许多地区,相继成立了农牧垦殖公司,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张謇创办的工、农、医、师范等学校,以及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慈善设施,培养出一批早期的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并训练出一批技术工人,这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无疑地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张謇对于南通城乡的建设,有十分突出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自不待言。 总之,张謇创办了各种实业和文教事业,并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材料,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事物的态度和重视人才、致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以及经济管理思想中的科学成份,至今仍有价值,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当然,儒生出身的张謇,他的思想也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例如他的政治活动和主张,有些就不那么进步和高明,对于这些应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分析,而不应苛求于前人。 来源 丁长清:《张謇经济思想概论》,《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