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研究的“开路先锋”(上篇)

发表时间:2023-01-12 09:19来源: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

图片


2020年11月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图片

《开路先锋张謇》书影。


2021年11月,由罗一民主编的《近代实业家丛书》由江苏凤凰出版集团隆重推出,其中,罗一民所著《开路先锋张謇》一书赫然在列。该书以“了不起的张謇”为切入点,侧重于张謇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尤其是“代后记”,以丰富的史实、独特的体验,回顾了认识张謇的历史过程。


罗一民,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曾经担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推动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成立,并受邀担任该会名誉会长。1999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南通工作,曾经担任南通市长两年、市委书记近九年。主政南通期间,弘扬张謇精神,以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为抓手,全面促进南通现代化事业。

图片

张謇认为对残疾人的关爱也是“地方自治之所应有,人道主义之所宜然”,于1912年筹建残废院,并于1916年建成。图为南通残废院全景。(选自《张謇》画册)


张謇1926年辞世,所创伟业润泽后代。如果以张孝若编著的《最艰难的创业者:状元实业家张謇传记》为起始,近百年来的张謇研究,伴随着世人对张謇的认知曲折向前。翻阅周新国、张慎欣主编《张謇辞典》可知,到21世纪初,张謇研究日趋繁荣,以南通张謇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南通本土研究在史料挖掘、价值认定以及学术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成就。从章开沅关于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开拓者”的结论,到吴良镛关于“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研究,绕不开罗一民主政南通时期对张謇研究的主导与推动。这是张謇社会治理“南通模式”在新时期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一次互动,这是江海明珠南通第一次以全域之力、上下协力,发扬和光辉着张謇百年前的梦想。


2022年11月8日,继张绪武“张謇百年研究漫谈”后,张謇研究名家口述史采集团队在南京采访了罗一民。


罗一民口述历史:我对张謇的认识


从了解张謇开始进行城市改造


【精彩观点】

“张謇是个干实事的人,我们从事地方领导工作也就是干实事。促进一个城市发展,关键在务实、或者叫要抓实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和张謇能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对张謇的所作所为、所思所虑,容易理解,或者说容易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这一点不同于纯粹的专家学者。”


【历史现场】

谈及十余年主政南通、弘扬张謇精神、推动南通现代化建设,罗一民总忘不了2000年他刚担任南通代市长的一个秋夜。那晚,他与南通博物苑研究员赵鹏相约,沿着寺街、西南营,骑着自行车察看了张謇在南通留下的诸多历史遗存。与此同时,市政协委员周健提出了一份很有见地的提案:建议把濠南路打造成具有民国风格的文化街区。“打张謇牌”——成为罗一民主政南通时期最鲜明的一项“顶层设计”。

图片

张謇创办的南通有斐饭店夜景。


【口述内容】

我最早研究张謇就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南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张謇是一个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在历史上产生影响,对当下也有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打好张謇牌,来调动我们南通当代人的积极性,从而把我们当代的建设发展搞好,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出发点。


1999年下半年,省委委派我到南通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2000年下半年做代市长,然后2001年两会开了就做市长。那我就有一个责任和使命,要把工作做好,要把南通城市发展好。我就自己琢磨并和大家探讨,南通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到底怎么能发展起来?是吧?特别是怎么能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精气神彻底提升起来,从而把各方面的发展搞好。在这种交流、思考、调研当中,我就得出一个结论,要打张謇牌。


南通城市改造最核心的部位是濠河,那濠河最核心的部位是濠南路,濠南路最核心的部位是南通博物苑为首的一些张謇时期留下的历史遗存。那么我就在想,南通的城市建设怎么能把我们的历史上的人文的底蕴挖掘出来,把我们的历史风貌体现出来,特别是把在当时新旧时代交替、西风东渐的这个背景能够体现出来,通过旅游把它整个结合起来。首先从改造博物苑入手,那改造博物苑,你就要把他的中国第一个博物院这个特点要显示出来,这是一。第二呢,要能够体现那个时代关键性的人物风貌。我们请了南通画坛上的领军人物沈启鹏,在濠河沿岸主持创作了大型浮雕《强国梦痕》,侧重描绘了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南通志士仁人为追求强国梦的突出事迹。另外,还请了当时的青年雕塑家,现在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根据原始老照片,创作了《张謇与梅兰芳》、《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等雕塑作品。能够让大众以鲜明的视觉知晓南通的这个城市的特点和那个时代的风貌。


但是就会遇到有不同的声音,是吧?有的说我南通古往今来出了多少英雄好汉,出了多少先进人物,是吧?战争年代出了很多烈士、建国后又出了很多劳动模范,对不对?你不去宣传,怎么宣传一个资本家和一个戏子,是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说服大家,你必须要了解张謇要把张謇的价值说出来了,他的意义说出来,对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不熟悉张謇。要想熟悉张謇,你就要自己去学习研究。


紧接着,我们把老城区改造了,能够体现一些张謇时代的风貌和张謇的精神气质。2003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2003年是张謇诞生150周年,我们省市联合要举办一个重大的纪念张謇诞辰的活动,实际上在2001年就开始筹备了。我们城市,包括博物苑,包括刺绣研究所、商会旧址、通州师范啊,都要打造整修一新以外,纪念活动的重心和主题就要琢磨了。我就记得,纪念大会我有一个主题报告,就为这个题目我大概整整琢磨了有个把星期。开始请秘书班子来考虑,突出张謇企业家的身份啊,教育家的身份啊,慈善家的身份啊,是吧?或者说定位为南通的乡贤、清末状元呀,我觉得这些都对都不对,总觉得不够。最后,我苦思冥想把主题报告定了一个题目,就是叫《弘扬先贤伟业,再创时代辉煌》。


为什么要定这个题目,首先你对张謇有个基本的把握,他是什么人,他不是我南通的普通的一个状元或者老乡或者是个实业家什么的。他是我们的先贤,那个时代的圣贤模范,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我们不能用一般的乡贤来称呼他。先贤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优秀的事迹,那你怎么看这些事情?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纪念他是为了弘扬他的伟业,发扬他的精神,所以这是一个。那么弘扬他的伟业,发扬他的精神,那为什么?也是为当下服务,那当下你怎么服务呢,就是要再创时代辉煌。

图片

2022年11月8日,罗一民(右二)在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接受张謇研究名家口述史采集团队访问。


中国近代第一城”从何而来?


【精彩观点】

张謇是我们南通的一个金矿和富矿,因为他的努力,南通有着中国近代史上诸多第一。“中国近代第一城”话题的提出与概念的固化,能够形象地提炼出张謇的精神品质,是经过反复论证的、有史实依据的。同时,论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张謇了解张謇的过程。可能开始大家不认可,但后来大家不反对了,它也就成为一个历史记忆、一个城市的品牌。


【历史现场】


2002年7月,刚过80周岁的中科院院士吴良镛,冒着很热的天到了南通。老先生精神很好,穿着衬衫到张謇当年的老厂区、大街小巷地看,甚至还爬到南通古城标志性的建筑钟楼上去看,看了以后回来很兴奋。中午,罗一民陪他吃饭,结果两人一谈都很兴奋,谈了四五十分钟,大大推迟了吃饭时间。吴良镛兴奋地说:我是搞建筑学的,张謇搞的城市建设比我想象的还好。唐闸的工业遗存、南通一城三镇的布局,要比英国著名的建筑学家霍德华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还要早。


【口述内容】


我就给吴良镛先生讲南通近代史确实了不起,有很多的中国第一,包括第一个博物苑,第一个师范学校,第一个聋哑人学校,以及农业气象台、民办体育场、民办公共图书馆等,我说都是张謇那个时代的。吴良镛说:罗市长,你讲了这么多定义,不如我来给你一个定义:应该就叫中国近代第一城。在中国近代,这些都是名列前茅的,或者都是第一的嘛。


吴良镛从一个建筑学者的角度来看南通城市建设,以广义的城市规划理论,包括城市的自然禀赋、社会状况,以及民生、公共设施、历史遗存等来看近代南通的建设,认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当之无愧。


我和吴先生共同挖掘了这个话题以后呢,就要充分论证,从两条平行线上抓紧在认证。吴先生从研究总结中国近代城市建筑史的角度,他觉得张謇实践和思想都非常丰富,并不是到此结束了,还要进一步地深化和拓展。我组织力量,从通过张謇这个事情来促进南通的城市化、千方百计就想把南通发展起来来论证。坦率地说,目的性很强,就是想方设法把南通的这个品牌打出来,把南通人的精气神能够提升起来。


2002年11月,吴良镛先生再次来到南通考察,在“江苏科技论坛”上,第一次向学术界明确提出了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结论。南通本地宣传、文化部门的同志积极行动。赵鹏撰写的《张謇的建城思想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在新华社有关同志帮助下,市委宣传部在新华社大楼举行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首都新闻界发布会。2003年初,新华日报组织各市市委书记年终报道,我们就报了一篇《南通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大放异彩》。新华日报思想解放,就把“第一城”的概念推出了,其他媒体跟进,气势就造出来了。


2003年6月24日,纪念张謇先生150周年诞辰大会在南通隆重举行。张绪武先生主持编撰的《张謇》画册同时出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画传题词。当天,还在张謇故里海门举行了张謇纪念馆开馆仪式。《张謇的文化自觉》、《中国近代第一城研究文集》等一批张謇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得到公开。大会上,我做了“弘扬先贤伟业,再创时代辉煌”的发言。


2004年至2005年,我们一边组织召开“中国近代第一城”学术研讨会与宣传活动,一边准备南通博物苑百年庆祝活动。“百年苑庆”后,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宣传张謇与南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以“中国近代第一城”为特色,终于在2008年申报成功。


挖掘与弘扬张謇所孕育的近代南通城市精神,古为今用。2005年12月,在南通第四届发展论坛上,“包容会通,敢为人先”成为新时期的南通精神。后来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请章开沅、余秋雨等文化学者来南通宣传介绍张謇精神,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张謇精神。连续三届举办世界大城市带国际论坛,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战略构想,建成了南通人梦寐以求的“大学、大港、大学”,南通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七年位列长三角16个城市之首。

图片

2022年11月15日,参与寻访、漫谈嘉宾在南公园张謇故居参观。


【延伸阅读】


吴良镛:光耀史册的丰碑


南通张謇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集多方面成就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在19、20世纪之交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在南通办实业、兴教育、垦农田、修水利、筹交通——发展了地区的生产力,推进了文化发展。南通城市及地区——作为各项活动的载体,其创造性的城市规划建设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卓越典型,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自2002年以来,经过对南通的重新发掘与发现,这观点提出后,已渐为学术界所认同。张謇一生各项创造性的试验,在南通凝聚成光耀史册的丰碑。这本画传所载,及许多现存的历史建筑等,均是极重要的见证。


“中国近代第一城”,可以从诸多方面来理解。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南通是中国人比较自觉地、创造性地基于中国理念,参照国外的方法,以私营资本为主,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而形成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并且,作为近代南通的经营者,张謇还重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以宏观的高度谋求城镇乡村共同发展,形成一城多镇、城乡相间、布局合理的多层次城镇格局,确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上的独特地位。


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先驱性,还可以体现在与西方同时代人物,英国的霍华德(E. Howard 1850~1928)、盖底斯(P. Geddes 1854~ 1932) 的理论和性质相近的业绩之比较中,尽管他们各基于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和目的。霍氏致力于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经营“田园城市”,探索社会改革道路;盖氏从区城概念谋求城市与乡村双重目标的结合;而张謇站于中国的实际,致力于“综合的社会改良”,探索地方自治途径,描绘“新世界的雏形”。他以地方事业为主的社区政治的实验,以提高民生为目的的振兴实业和提倡时代的社会文化的示范效应,此综合性和全面性,又超出一般意义的城市建设。


张謇对于南通的城市规划思想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其行为从不自觉到自觉有一形成过程,确有一定的思想主导。张謇晚年城市规划思想更趋成熟。在逝世前三年(1923年),他曾在《申报》上发表《吴淞开埠计划概略》一文,是他主持埠局二年后对工作的回顾与前瞻。他以犀利的眼光看到吴淞开埠的区位优势,明确无论选址、筑港与沪淞关系等均需有“全盘计划",并论述“人手方针”,需要“循序以近”,测绘地图、规划道路;拟定“分区建设”制度,明确区域之计划需要兼顾新城建设与旧城保护;同时对道路之开辟、土地之利用、建筑之布局,以至建设之经营等,均做了较深人的思考,论述颇为翔实具体,并且还要“当另具计划书,商告国人,广求教益。”他在20世纪初叶的这些理念,即与今日之“公众参与”、“沟通式规划”等主张颇有近似。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在南通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规划思想的理论总结。而这规划方案尽管未能实现,在中国以至世界城市规划思想史上,亦应视为闪内发光之文献。


我们纪念张謇,追溯这段历史,还有现实意义。他爱国爱乡爱民的本色,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精神,统筹兼顾步履笃实的建设路线,特别是深厚的文化根基、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在19、20世纪之交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与汲取,以及“建设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的抱负等等,是他比同时代人高明之处。这对于现今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基于今天新的世界与中国及各地的形势,借鉴与利用各方面的条件,创造性地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研究社会文化,走出中国的、地区的独特道路很有启发——这是本文作者不惮繁复阐明的,张謇及其城市建设业绩意义之所在。


采集地点: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南通濠河两岸

采集时间:2022年11月8日、11月15日

内容整理:韦晓东   陈永进


来源: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