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謇研究会2024年会员大会暨一届四次理事会举行发表时间:2024-12-26 09:00 2024年12月22日下午,江苏省张謇研究会2024年会员大会暨一届四次理事会在南京召开。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政府原副省长、省张謇研究会高级顾问王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江苏省人大原副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省张謇研究会高级顾问公丕祥,省张謇研究会会长管向群,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妙奇,副会长李玉、郑忠、张志宏、王敦琴等出席会议。 会议分为会员大会暨理事会、学术报告两个环节,由管向群会长主持,审议并通过了《江苏省张謇研究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 省张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妙奇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24年的主要工作,指出2024年是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成立的第三年,也是研究会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影响力日益显著的一年。在理事会的工作部署下,研究会同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合作交流、成果宣传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业绩与进展。 张妙奇强调,在研究会各项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我们聚焦内涵建设,在社会组织的制度规范、特色创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2024年11月,研究会获评省社科联特色发展社会组织荣誉称号。研究会坚持开门办会,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全年主办、协办、支持各类学术研讨会议活动近10场,利用国际论坛、讲座报告、培训研修、调研参访等多种方式,积极扩大在国内外的社会影响力。2024年6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名誉会长罗一民受邀参加开幕式并参与论坛研讨,介绍张謇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其前瞻性的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组织在重大国际论坛场合首次宣介张謇精神。在智库研究成果方面,有关调研成果获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张妙奇表示,研究会将认真贯彻省领导的批示要求,进一步提高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能力水平。继续秉持办会宗旨,坚持学术研究、实践应用、服务决策整体推进,“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把张謇研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现代文明、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背景上,进一步提升张謇研究的学术水平,丰富张謇研究的平台载体,扩大张謇研究的国际影响,使张謇研究走向广阔的时代舞台,不辜负伟大时代对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要求。 省社科联学会部刘名全向省张謇研究会颁发“江苏省社科联特色发展社会组织”荣誉证书。 省张謇研究会会长管向群总结回顾了过去三年研究会的工作。他指出,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成立至今整整三年时间。三年来,在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坚强领导下,在罗一民名誉会长悉心指导下,在研究会高级顾问关心帮助下,在研究会秘书处和全体会员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研究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紧跟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张謇研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现代文明、肩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背景上,做到“三个结合”:把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先驱的张謇研究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和借鉴的研究结合起来;把作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的张謇研究与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张謇推行地方自治的历史经验的研究与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鲜活实践结合起来,努力赋予张謇研究以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感和生命力。 第二,繁荣学术。形成“三个系列”:一是高水平系列学术报告。研究会成立以来,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由研究会和有关专家就相关议题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特别罗主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围绕张謇早期现代化想的思想与实践等专题,全方位、密集性发表系列演讲,分别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张謇论坛、中国慈善论坛、江苏文脉论坛、淮河流域企业家高峰论坛以及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发表系列演讲30多场,在学界和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二是高质量系列学术会议。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组织各类学术会议。特别是2023年11月3日至5日,与南京大学、南通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第七届张 謇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被认为是近几年来张謇研究领域应征论文最多、涉及领域最广、议题最为丰富、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盛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参与南通大学举办纪念张謇癸卯东游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全国青年学者张謇学术研讨会;参与江西省上饶市举办张謇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参与上海政法学院举办张謇法治思想学术研讨会;参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暨南通女工传习所创办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等。三年来,由研究会主办、联办、指导与提供学术支持的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活动24场。三是高品质系列学术丛书和学术论著。作为省张謇研究会系列研究丛书出版计划,在出版由罗主席主编的5卷本“中国近代企业家丛书”基础上,近期出版了《近现代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通论百年张謇与路径探索》一书,罗主席的专著《论张謇》等也将在明年上半年出版。研究会会员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12篇。 第三,服务决策。发挥智库职能,主动服务党委和政府决策。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深入省内外多地,就弘扬张謇精神、培育新时代企业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等主题进行深入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一线学习、践行张謇精神的实际情况。二是提供决策咨询。2023年研究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等4份调研成果;2024年《关于扬州进一步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作用的对策与建议》等3份调研成果,分别获省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关于洋口港进一步扩大开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在省委《智库专报》予以刊载。三是发布两个“指数研究报告”。2022年1月、2023年3月,研究会先后发布全国首个《长三角域治理现代化指数研究报告》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研究指数报告》,人民网、新华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网、新浪网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作了专题报道或予全文转载。 第四,完善机制。探索形成“三个三”的机制:三个研究方向:持续深化张謇学术研究;不断推进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研究;努力开拓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研究。三个研究机构:张謇学术研究中心;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三个宣介平台:官网、官微、工作通讯。研究会网站“张謇与现代化”发文超过300篇,点击量总数超过15万。官微发表原创性文章123篇,共发表文章240篇,订阅人数超过3100人,阅读量超过65万,转发超过 7000次。编印工作通讯5期。 第五,扩大影响。得到三个方面好评。第一,学界给予关注;第二,社会各界给予好评;第三,上级领导给予肯定。 在今年全省社科联系统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社会组织评选中,省张謇研究会被评为特色发展社会组织,为三年工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谈到今后工作时,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一是精神传承。深入贯彻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和视察南通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工作部署。研究张謇,首先要学习、践行张謇精神;办张謇研究会,首要的是以张謇精神办张謇研究会。二是与时俱进。更加自觉地把张謇研究置于强国梦想、民族复兴的宏阔时代背景之中,注重中青年学者队伍建设,催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构建新时代张謇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是追求卓越。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严的工作要求,抓好系列丛书的策划出版、扩大系列报告的社会影响、提升学术会议的质量水平、完善两个指数报告的指标体系、巩固和扩大发挥智库作用的既有成果,努力把平台打造成品牌。四是研以致用。重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把张謇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锻造、区域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建言献策、奉献智慧。五是开创新局。坚持开放办会,尤其是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政府智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著名企业的横向合作,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张謇研究的国际合作,使张謇研走向更加广阔的时代舞台,不断开创张謇研究的新局面。 在报告审议阶段,江苏省委研究室原副主任范朝礼,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虞晓波,江苏省人大常委、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欣,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等分别发言。 省委研究室原副主任范朝礼强调,听了年度工作报告,有感三个“之说”:打掼蛋,有“扛旗”之说。扛旗者即举旗人、开路先锋也。在张謇研究领域,罗一民主席一直率先垂范、冲锋在前,至少已当了三年的开路先锋,成为研究会同仁乃至全国张謇研究领域一致公认的旗手和核心。下象棋,有“将军”之说。研究会工作酷似一盘棋,罗主席是主帅和旗手,管向群会长是副帅和高手,张妙奇、严泉秘书长则是士相和操手。凭借将士相携手,才使得研究会从未被困难“将死”,总能下出一盘盘大棋。打台球,有“一杆收”之说。一杆打出去,满桌的球在滚动,酷似历史在彼此撞击中形成。现在研究会涉足领域已经得到全方位的拓展,堪称对张謇研究领域的“一杆收”。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可喜可贺!最后,他祝愿张謇研究会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够创造出“从中国出发向世界进军”的新辉煌!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虞晓波指出,作为江苏中心秘书长和张謇研究会的理事,对研究会三年来的工作有几点体会:一是活动富有特色。不仅有走出去的活动,还有请进来的活动;不仅有国内的学术活动,还有国际性的学术活动。二是研究富有成果。张謇研究是一个开启了几十年的学术研究课题,但是张謇研究会学术成果不断有新作问世,内参还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三是宣传卓有成效。三年来,研究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扩大研究会的社会影响力,使研究会的品牌在省内社会组织中成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江苏省人大常委、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欣在发言中表示,1984年,父亲张绪武先生从南通调任江苏省副省长,一家人就住在今天会议地点西康宾馆,一住就是一年多。今天再回到这里,虽然天气很冷,但却感到好亲切、好温暖。而亲切与温暖的源泉,更来自张謇研究会这些自家人。他介绍,在编写《张謇画传》中,父亲特别邀请罗一民主席作序,他强调因为罗一民是我党地方一把手中正面给与张謇评价的第一人。他并建议,今后省张謇研究会进一步办好张謇精神与时代意义年度论坛,扩大张謇精神的影响力,营造出一种亲近、温馨、和谐的氛围。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认为,张謇研究会践行了张謇先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在学术研究、建言献策和社会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名誉会长罗一民主席,几十年如一日,亲力亲为,认真研究张謇、学习张謇、宣传张謇,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罗一民主席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张謇研究专家之一。管向群会长等研究会领导层将张謇研究当作一项重要事业,持续推进,成效卓著。去年,紫金文创研究院与张謇研究会共建了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他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研究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在学术报告环节,由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政府原副省长、省张謇研究会高级顾问王湛作《论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在职业教育史上的地位》的学术报告。 王湛指出,理解张謇开创的事业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第一”,要关注两重含义。一是开风气之先的首创。二是超群拔萃的卓越。张謇以力求精进的精神开创事业, 既有诸多开路先锋之首创,更有会当凌绝顶之卓绝。南通女工传习所创办开始的第一阶段(1914年~1938年),特别是第一个十年前后,生气勃勃,精彩纷呈。成为南通教育和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南通女工传习所的校董是张詧、张謇兄弟二人,而主事者为张謇。张謇怀着对妇女生计及教育特有之关切,兴办女子教育,举办女工传习所。延请沈寿主校,出资兴建校舍,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组建绣织局,助力传习所师生绣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张謇十分敬重沈寿的人品与才艺,在办学过程中与沈寿结下深厚情谊。校董与校长的亲密合作将传习所推向辉煌。似张謇如此伟大之实业家、教育家作为一所女子刺绣学校之校董,并以极大热忱投身办学全程中,史上无第二人。南通女工传习所是张謇丰硕的办学成果中一颗无比绚丽的果实。这粒果实,浸透着这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办学巨擘的心血,也蕴含着这位伟大教育家代表那个时代高度的教育理念。 王湛在报告中强调,张謇办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首先着眼于民生。张謇以教育家办实业,以企业家办教育,深谙实业离不开教育,教育也离不开实业。战略上,“父教育,母实业”。战术上,“产教迭用”,“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张謇举办女工传习所有多种原因和机缘,但重要一点,是适合南通地方特点和需求。南通是纺织之乡,绣艺在南通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南通妇女勤劳刻苦。近代纺织工业兴起,需要也可能推进相关手工业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作坊传艺之间的重要区别,除了班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点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相通的。张謇在上世纪初旗帜鲜明地提出“知行并进”的教育主张,无疑是对旧教育的批判,对新教育的期盼。借鉴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立足本国本土实际,这是张謇办教育、办实业、办各项事业的一项原则。张謇兴办各项事业,重视中西沟通,或学习西方经验,或引进西方人才,同时,也注意推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贸易往来。他总结,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站在了他所处时代的高峰,展示了高峰气象。 在学术报告评议阶段,省委巡视组原组长邢元新,南京大学法学院原院长、中国商法研究会副会长范健,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省张謇研究会副会长、南通大学教授王敦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高职教育》主编马成荣等分别发言。 省委巡视组原组长邢元新认为,王湛部长的主旨演讲非常精彩,从高峰景色、气象、风采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张謇先生教育思想、实践和取得的成果,听后深受启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面对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面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确保在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伟大目标,应进一步强化下列举措,一是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下功夫;二是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三是要在提高师资质量上下功夫;四是要在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五是要在加強党的领导提高学校领导班子能力水平上下功夫。此外,关于省张謇研究会的工作,邢元新的评价是研究方向正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对张謇研究的氛围越来越热烈,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对张謇的定位有了新的进展。史实证明,张謇不仅是实业家,而且还是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精神的影响力不断得到彰显。各行各业尤其是企业家们都坚持以张謇先生为楷模,积极进取,着实工作,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力作贡献。 南京大学法学院原院长、中国商法研究会副会长范健指出,王湛部长就张謇的教育思想做了一场令人深受启发学术报告。报告以张謇创办南通女工传习所为典型实例,以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精辟简练地阐述了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现城市自治的现代理念。受这一报告的启发,他感觉张謇的教育理念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更具有现代借鉴的意义。首先,张謇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办学理念,是对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将教育作为思想教化的工具,作为科举升官的手段这一本质的根本性否定,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其次,张謇以职业教育为标志的学以致用办学理念,遵循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知识爆炸时代知识传承的规律,顺应了时代对教育变革的需求,成为推动近代中国教育变革先行者。再次,张謇以企业家的担当推动社会办学的普及,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社会乡村自治的惯例,更开创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城市自治的先河。张謇全民办学、社会办学、实业办学的理念对当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都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认为王湛先生的报告使他受益无穷。他作为南通人,渴望有这样的机会,走近历史偶像。报告让他确认了这样一个认识:张謇是一个以一己之力,舍身投入民族实业、教育、文化等伟业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历史伟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峰”。很多历史人物建功立业,都是有在位之谋,属于尽心尽力的履职行动,而张謇完全是在民间发力,以个人成就宏大。正如王湛先生所说,史上无双。这也引发了他的两个思考,张謇的强大动力来自于哪里?张謇又如何能能爆发如此巨大的能量?王湛先生告诉我们,张謇有大儒情怀,高尚品格,卓越才能,这些不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格、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修为表现吗?张謇身上有显性的仁、义、勤、明等基因,心有所属,行有所为,济世平天下;张謇所处的时代,传统文化没有断裂,且一批仁人志士有宏阔的开放格局,东西方文化教育双向融汇,世界是新鲜的,中国是自信的,因而以职教为例,张謇的事业完全站位于世界前沿,张謇让近代中国创造了区域性领先。另外,丁捷还提出,近年来,张謇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特别是在王湛、罗一民等先生的身体力行下,在研究会的努力下,在思想理论的研究传播上厚积薄发,张謇的精神形象走出了南通,跨越中国,走向世界,但这些还远不够,张謇作为民族偶像的塑造力尚需加大,我们还期待更多张謇感性形象的精品力作,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如何更全面地讲好张謇故事。 省张謇研究会副会长、南通大学教授王敦琴表示,王湛部长的报告令她体会最深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立意高远。将张謇的教育思想置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教育开端这样的维度来研究,突出其先进性、丰富性和强大张力,用大量事实来论证张謇教育思想的时代前沿性及其在职教史上的地位,思想深邃,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二是新意迭出。“高峰”说是一大创新。“高峰”说是在大量史实基础上的高度凝炼,也是在缜密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客观公正并且令人信服的。构思颇具新意。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层层递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阐释“第一城”亦具新意。从开创性方面定位,即开风气之先;从结果方面定位,即超群拔萃。三是语言魅力。娓娓道来,语言亲切、温暖、柔和,富有张力,营造出一种亲近、温馨、和谒的氛围。朴实而又优美,富有感染力。“高峰景色”“高峰气象”“高峰风采”等表述,细细品味,的确恰如其分。可见学术表达方式可以多样性。王部长和罗主席做学术勤奋、严谨、执着的精神,对张謇研究的真诚付出和深厚情怀等等,都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也使她深深体会到,做学术不仅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还要高屋建聆、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视野开阔。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苏高职教育》主编马成荣总结王湛部长以张謇创办南通女工传习所为独特样本,运用点面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小切口、大视角地展示了张謇的创举和思想,展现了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为研究江苏职业教育史提供了一手资料。近代中国及江苏职业教育史上,有三位杰出的人物:张謇、黄炎培、陶行知,三贤为江苏乃至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张謇是近代实业教育的奠基人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在南通率先迈出实业教育的步伐,创办了不同类型的实业学校,涵盖纺织、农业、商业、医学等诸多领域。“父教育、母实业”“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等主张,深刻揭示了教育与实业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解决“卡身子”的技术技能人才与解决“卡脖子”的专业拔尖人才同等重要。今天的职业教育,唯有更加紧密地对接产业需求,紧密地贴合市场脉搏,方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在学术报告评议总结阶段,管向群会长指出,王湛部长的报告是他与张謇研究会的“三年之约”,也是今天会议的一道“精神大餐”。聆听报告,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教育家讲教育。从大家全神贯注的眼神、心有灵犀的微笑、由衷赞叹的掌声,充分说明报告已经深深吸引并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听众。报告以女工传习所作为透视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的一个窗口,从“何为第一”开篇,从“首创精神”和“卓越品质”两个维度揭示了“第一”的科学内涵,不仅对认识张謇职业教育思想,而且对整个张謇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管向群强调,报告把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定位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历史上的“高峰”,并围绕“高峰风景”“高峰气象”“高峰风采”,系统总结了女工传习所取得的成就与特色,精辟概括了张謇职业教育思想所达到的时代高度以及“全面”“现代”“极富张力”的基本特征,深刻揭示了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中国职业教育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系统全面、深邃精当,史论结合、新见迭出,尽精微致广大,体现了思想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统一,通篇贯穿科学精神、系统思维、辨证方法、历史眼光,是一篇全面、准确诠释张謇职业教育思想的权威文献,为我们更加深入地推进张謇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引领。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在学术年会上作总结发言。他强调研究会今年获评特色发展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应该作为把未来工作做得更好的一种激励。2024年研究会的工作为“五多”:活动多、参与多、成果多、创新多、好评多。表示今后将努力通过研究会这个平台阵地,出精品、出大家、出高峰,推动江苏全省张謇研究工作上新台阶,取得更大成效。 关于王湛部长学术报告的特色,罗一民着重指出,一是认识独到。王湛部长对张謇生长时代与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令人很有启发。比如他理解张謇的“第一”,不仅是时间次序上的第一,更是首创和高水平、领先性的第一。再比如他对于张謇教育思想的认识,既放在张謇当时所处的时代,也放在今天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所领导的职业教育背景下,很有时代特色。二是论证缜密和严谨。王湛部长对张謇的教育思想研判全面,论述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关照当代,紧密联系职业教育现状,体现出曾担任分管职业教育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的独特识见。 省委巡视组原组长邢元新,省委研究室原副主任范朝礼,省体育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殷宝林,省广电局原局长耿乃凡,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理事长、一级巡视员徐国林,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原总经理薛乐群,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姜龙,江苏省工商联原巡视员庞辉,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副院长、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张勤,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马成荣等领导出席会议。研究会负责人、理事、会员共50余人参加会议,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部分理事、特邀嘉宾列席本次学术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