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第七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表时间:2023-11-22 13:17作者:上海大学文学院 王丛来源:澎湃新闻

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11月4日-5日由南京大学、江苏省张謇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高研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以及南通市社科联、张謇企业家学院、南通大学、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档案馆承办的“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暨第七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召开。会议开幕式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南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小红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致辞。南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雷出席了开幕式。

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张謇研究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自198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本次研讨会共征集学术论文268篇,是近几年来征集论文最多、涉及领域最广、议题最为丰富、线下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高水平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张謇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为主题,围绕“张謇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张謇生平、学术与思想研究”、“张謇与大生档案的世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共设置了主旨演讲与三个分论坛。就研究内容来看,学者多关注张謇进行早期现代化探索的影响、张謇与他人的交往、张謇的形象以及大生纱厂的发展;从研究方法看,研究视角多元化,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成果,学者们不仅仅从史学角度进行考察,还注意将史学同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研究;从研究视野看,既有宏大国际视野的研究成果,也有注重区域研究的成果;史料运用上,除了传统的档案资料,学者也注意对家书、批文、文稿、日记等资料的运用。总体来看,本次研讨会体现了高水平、规模大、研究深入、具有创新性等特点,是国内外学者沟通交流、切磋合作的一场盛会。因篇幅有限,本文仅刊发部分学者观点。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大学高研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主持。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首先作了题为“张謇早期现代化的时代意义”的主旨演讲,指出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引领者。他在家乡南通所开创的现代化事业,无论对南通,还是对全国;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当下乃至将来,都有着极为珍贵的时代意义。梳理总结百年前张謇现代化的实践和思想以及后续传承,对于搞好今后的中国式现代化,有着独特价值。


20231122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 罗一民


日本知名汉学家、日本东洋文库研究部部长、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教授认为,如果没有张謇的参与,南通土布业的问题可能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张謇从国内外市场形势、海关监管动向到海关市场网络形成、港口城市形成动向等方面对地域性的重视和基于地域性的市场形成,是很值得探究的。

南通大学教授、张謇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张廷栖在题为“试论张謇在国际视野下‘废灶兴垦’的伟大创新”的主旨演讲中,梳理了张謇“废灶兴垦”的实践,肯定了“废灶兴垦”成功的伟大意义,认为其创造性地探索了地方性现代化建设路径,解放了淮南盐场数万盐工,也为通海崇近30万贫苦农户提供了足够耕作的土地资源,促使淮南盐场由单一经济转变为盐业和农业二元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居环境改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资深教授马敏作了题为“作为社会企业家的张謇——理解‘张謇现象’的一个新视角”主旨演讲,从“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的全新视角出发理解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和张謇本人,指出大生集团的根本特点在于植根乡土,服务社会,实现现代工业的综合化、“在地化”发展,以地方现代化带动中国的现代化。而张謇本人将传统士大夫精神与现代企业家精神融为一体,在从事企业经营的同时,又强调营造社会,造福地方,拥有超越一般企业家的更大的社会经营观。


20231122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资深教授 马敏


分论坛一:张謇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

张謇作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其所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与实践,对中国的社会治理、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南京大学范健关注了张謇模式,即由张謇先生及在其影响之下的一批企业家亲身实践所创造和形成的、由民众直接参与并为主导的、涉及工商经营和公共事业协同发展的社会治理方式,认为其打破了传统中国的官商体制,也打破了由西方传入中国近百年形成的私权至上的重商主义格局,实现了传统商人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推动了传统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历史性变革,标志着近代中国社会从农业向工商业、从乡村型态向城市型态转型的成熟。南通市通州区图书馆吴昊翔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张謇实业影响下工人的日常生活与近代南通乡土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以期突破现有的研究视域界限,为重新审视与构建张謇研究以及南通近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认为在近代南通工业化进程中,离土不离村的农民进厂做工,尽管经历了痛苦的生活,但其自身实现从农民向工人身份的转化却是一种社会进步,对南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近代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于地方现代化治理进程,上海大学严泉认为张謇以地方治理为导向的全面现代化思想具有强烈的超前性与前瞻性,其实践呈现出整体性、系统化、合作型与有效性的特色。张謇在立宪主张、思想传播、政治实践等方面,为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转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是地方自治的根本保障。近代南通的地方自治实践,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南通模式”,开创了一条地方治理现代化的中间道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赵玉成提出体现张謇精神的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数及其意义,指出百年前张謇在实业、教育与民生领域等方面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堪为20世纪初期中国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典范。长三角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数研究也是继承与发扬张謇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思想文化层面,上海海事大学张峰探究了张謇航运思想及其对现代化航运强国建设的启示,认为张謇的航运思想生动体现了“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其一方面创办了民族航运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建立民族高等航海教育,为中国航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财经大学徐国利则对近代儒商企业文化进行阐释,并认为儒商文化价值观将儒家的价值理性与商业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要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企业文化,就必须大力继承明清儒商和近代儒商的优良思想传统,弘扬“儒贾同道”和义利合一的价值观。

张謇对于治水的探索与实践,也推动了近代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阴师范学院李巨澜认为张謇对二十世纪中国水利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水利行政组织与机构的重组、富有前瞻性的水利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导淮方案以及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科学水利思想等四个方面。张謇的个人品质与号召力在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他把兴修水利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又力图通过地方自治加以更大推进,指明了二十世纪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南通大学王敦琴则关注了张謇对于长江的因应策略和保护情怀,认为张謇的“治江三说”、借智治江、标本兼治等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长江保护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他的意志、精神、情怀亦值得今人学习并传承。

南通作为张謇的出生成长、读书向学之地,张謇与南通这片区域关系密切,与会学者也着眼于张謇与南通的现代化进程,开展了相关研究。复旦大学戴鞍钢认为立足南通,依托上海,谋求企业及城市发展的广阔空间,是张謇实业活动的基本方略,也是其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视野下,筹划南通上海城市关系的基干布局,其中蕴含的深意,颇富启示。南通理工学院马斌关注了张謇早期现代化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启迪,认为张謇早期现代化探索取得巨大成果与影响,有不少成功经验与特色。其探索的失误与教训,可为南通的现代化新实践提供警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张弘弢对早期现代化南通模式下的大商实业与公共生活进行研究,认为南通大商实业的早期现代化实践虽然在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和第一次全国性国货运动中比重不大但影响绵延至今。

南开大学王先明认为张謇及其大生纱厂的资本积累并不具有西方资本的原始秉性;在保证资本股份利益所获之外,地方社会建设和民生事业成为大生资本积累的主要投向。张謇与其经管的“大生资本”集团,一定意义上超越了西方资本的特征和品性,在利润和民生的双重诉求中,实现了南通近代化建设的成功。南京师范大学郑忠对南通大生二厂兴衰的金融资本因素进行探究,认为大生二厂不仅通过融资、投资,与传统生息资本、新式银行资本这两类金融资本产生联系,还与大生其他企业的资金存在着复杂的往来关系,这三类金融资本对大生二厂的兴衰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分论坛二:张謇生平、学术与思想研究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王昊天在全球史视野下,探究了通州师范学校日本人教习吉泽嘉寿之丞、森田政夫妇与张謇的关系,认为张謇在对吉泽、森田夫妇的招聘、任用、交往中体现了其在教育领域用人不疑、大胆革新的观念。荷兰莱顿大学曹茗然关注了荷兰工程师特莱克在垦牧事业中的贡献,通过结合全球史、科技史、基础设施史的新视角,将张謇的垦牧事业与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交流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分析。认为特莱克的水利贡献具有全球意义,有助于揭示现代水利科技在中国与荷兰之间的传播交流轨迹,同时也认为张謇垦牧事业在东亚地区现代农业经济史、水利基础设施史上起到了重要角色。河海大学常永明认为张謇在治理淮河过程中,既希望向美国投资集团借款治淮,又十分重视主动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流域治理经验,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流域治理经验,不仅促进了中国流域治理的近代化、科学化,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韩国釜山大学金承龙考察了南通知识分子与韩国金泽荣的交流,认为应该把南通视为文化的传播者,以金泽荣为棱镜,关注文化向韩国传播的渠道,并指出未来将会出现一条以南通为传播者的新“知识之路”。

张謇的生活与思想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关于张謇与科举考试,海门张謇研究会张裕伟对张謇曾定下的“四十不试”的人生目标进行探析,发现张謇在接连取得贡元、优行试第一、乙酉科乡试南元后,在家人师友中广泛宣称自己将“四十不试”。但此后接连四次会试均因故被摈,又给他带来极大打击。此后张謇找到“父命难违”的理由,摆脱了违背誓言的尴尬,并在随后的1894年甲午恩科中再次赴京应试,终于一举大魁天下。这一段史实的梳理对于深入理解张謇早年的科举经历和性格特质具有一定的典型价值。南通大学徐乃为全程考察张謇绵延数十年的科举道路,尤对其中“生员试”“优贡试”“顺天乡试”“会试与殿试”几个关键节点作重点考正辨隐。通过深入解读原始文档,将其科举文献与史实覆按比研,获得诸多此前人们未曾说及之处以及有关真相,以此使人们认知那个时代真实的科场生态。

南京大学李玉特别关注张謇的家书与教育思想的关联,认为他实行督责与鼓励并行,教导与示范并施的教育方法,体现了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子理念。认为这些家书都是张謇家庭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给予充分关注,以进一步丰富张謇思想研究的内涵。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沈行恬将张謇与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等教育家进行比较,从教育思想、办学实践与实际影响等方面考察,认为张謇作为“原创型教育家”可谓实已归,名当至,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王飞以张謇创办的职业教育为题,认为其借鉴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家乡南通构建类型多样、层次有序的职业教育体系,将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移植到南通大地,实现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动结合;做到实业所至即教育所至,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到实业辅助教育,教育改良实业,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关于张謇的慈善思想,民盟南通市委员会赵明远考察了张謇慈善思想的渊源及近代转型。认为张謇的慈善思想是在近代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其源于传统的社会伦理和政治理想,并向以促进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近代理念的转型,力图构建以慈善为表征的近代南通社会保障体系,其与实业、教育等“地方自治”各项事业同步发展,成为南通早期现代化历程的重要标志。南通大学蒋国宏关注张謇对“耻”的使用涉及为人、处世及事业经营的诸多方面,是将其思想和实践串连起来的一条线索,也是考察其非凡人生历程的独特视角。认为张謇论“耻”具有浓郁的民族性、鲜明的实践性以及强烈的时代性。他从实践中感知耻,并且勇敢地投身到振兴国家并使之走向富强的去耻实践和时代洪流,成为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敬探索者和杰出贡献者。

有关张謇的人际关系,南通大学庄安正通过梳理沈寿1914年与农商部之间的“讨酬事件”,探究沈寿与张謇的关系,最后发现时任农商部总长的张謇并未阻挠沈寿讨酬,但因为各种因素,沈寿亦未能如愿。“讨酬事件”发生后,双方交往不仅未受影响,而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国人对“重义轻利”等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反思。上海社科院李志茗以赵凤昌收藏的张謇函电为主要史料,通过分析他们的日常交往及主要政治参与活动,指出张謇、赵凤昌能共计相商20年,自然有共同的志趣、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等,但由于个性、出身、阅历等的不同,他们在为人处世以及某些具体的政见方面也有若干歧异,然而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包容,和而不同,密切合作,彼此助力,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局演变产生较大影响。扬州大学张进指出,张謇与徐乃昌一直是事业上互为声援、相互扶持的挚友,二人作为与时俱进的士绅精英,通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重要贡献,近代实业活动也成为二人交谊的重要内涵和利益基石。二人对近代中国发展实业、文教事业的全新认识和不懈实践,既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应对社会转型的理性抉择,又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分论坛三:张謇与大生档案的世界意义

张謇在探索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注意学习他国先进制度与技术,其创立的大生纱厂,不仅追求企业利润,同时也关心改善社会状况的全球趋势。关于大生企业的档案,江苏省南通市档案馆馆藏的205卷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又于2022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南通市档案馆朱江强调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的价值,认为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使得张謇“以人为本”的儒家经济伦理“现代性转化”的“跨亚洲性”实践,以及张謇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超越时代和空间的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的共同记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白进伟认为号信是张謇经营管理大生企业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资料,其不仅存在于大生纺织系统的企业,大生的盐垦公司、银行等也留有号信。这些文献对于深入开展大生企业的内在研究、丰富近代中国企业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学界对大生号信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号信在近代企业史研究中的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大生纱厂的经营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以大生纱厂为例,考察了近代企业产权保护制度,文章从国家立法视角出发进行分析,但目标不在于突出其“现代”的一面,而是试图还原国家介入和干预企业产权形成的具体历史过程,为进一步分析其干预的方式和效率提供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周孜正围绕“‘监督’张謇的来龙去脉”、“1907年第一次股东大会对大生早期现代化的意义”这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梳理和论述,探讨张謇被“监督”对于大生企业早期现代化的意义,展示了张謇作为南通现代化的开拓者、创业者,“实业救国”的“总理人”,却在1907年主动选择在大生被“监督”,从而过渡、转向“现代企业家”的新形象,并由此讨论1907年张謇转型对大生企业、沪所的影响,以及对南通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江西师范大学周宗根关注了抗战时期的大生纱厂生存问题,认为陈葆初一方面出于地方主义情怀维持地域社会经济,另一方面也是想掌控企业谋取私利,在成功地解除了日方的“军管理”后以“一人致是”的方式与日汪进行政企合谋,参加了花纱交换与“代纺”,这不仅维持了大生在抗战后期的复工营业,还为抗战胜利后大生摆脱被作为“日伪资产”接收的厄运创造了条件。

关于张謇的对外交流活动,山东大学陈争平以张謇东游与南通早期现代化为题,梳理了张謇在南通兴办早期现代化事业初见成效之时,于1903年(癸卯年)东游日本,在日本民间友人的热心帮助下,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自费学习考察的经历。认为张謇在日本考察归来后在南通实业和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促进了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其还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图书馆等一批文化事业单位,并积极从事兴修水利、盐法改革、渔业改良等活动,为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华东理工大学卫春回以张謇的《东游日记》为中心,兼及与张謇同行者蒋黼的《东游日记》,讨论他们日记中反映的教育考察和人际交游。韩国延世大学许敬震对张謇在韩国的行迹与作品进行考察,并提出了编撰出版《张謇在韩国的行迹与作品》的必要性。南京大学杨雪关注到受张謇支援而流寓中国南通的朝鲜汉文学家金泽荣,在南通主持编选了本国历代古文选集《丽韩十家文钞》,并极力促成此书在中国刊印流传。认为此书之编印为清末民初中韩两国知识分子探讨保存文学遗产之现实意义提供了契机;促使书中尊崇的以朴趾源、金泽荣为代表的朝鲜古文获得严复、屠寄等中国文人的称赏;暗含了金泽荣对清末民初中国古文发展现状的认识与评价,以及向中国文坛展示朝鲜古文成就,挽救古文衰亡危机的意图。

美国新泽西学院邵勤强调二十世纪初南通模范所代表的,不仅是其在实业、教育等制度和机构上的现代化,而是包括展示性的更全面的现代化。把南通的发展和当时的新型的政治文化结合起来,分析南通成为中国全面现代化的过程,有助于拓宽对南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南通模范的声誉虽然在1920年代中国新的政治环境中淡化,但南通模范展示性现代化这一因素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继续渗透发扬,以致今天它因其成为常规无所不在而几乎不为觉察。

在张謇的政治参与研究方面,江苏省档案馆徐立刚对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张謇与孙中山之间直接往来的函电呈文进行全面解读,认为张謇与孙中山坦诚合作,知无不言,颇为尽心尽力。但其在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任上发觉临时政府政令不统一,执政很不规范,不满意之处日积月累,对临时政府的失望逐渐增加。在对汉冶萍公司合办借款一事恳切劝阻无效后,他大为失望而辞职。张謇注重控制当时局势、保持社会稳定,他与孙中山的矛盾有一个酝酿发展的过程。

20231122


11月5日上午,第七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副会长李玉主持。江苏省张謇研究会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管向群在会上作了总结。南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小红致闭幕词。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开创张謇研究新局面,让张謇精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