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在大生集团全面达产 引领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新潮流

发表时间:2023-03-12 22:09来源:南通发布、大生集团、中棉行协

2023年3月9日,位于南通的江苏大生集团智慧纺纱工厂宣布全面达产,这是“十四五”期间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将为全国纺织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树立新的示范标杆。

走进大生集团智慧纺纱工厂,诺大的厂房只有几名工人在巡检。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机器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信息,并将数据上传到“智慧管理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由“智慧大脑”一屏掌控。此次全面达产的智慧纺纱工厂项目,是全国纺织行业首个运用5G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管理云平台的工厂,实现了生产在线监测、自动传输包装、智能仓储管理等功能,万锭用工少于10人。项目自去年底投入试运行后,现场工人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5%以上。

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表示,2021年,大生集团启动建设“十四五”国内首个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以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为基础,结合国家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和南通市打造高端纺织产业的要求,投资5亿元,从工厂的智慧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方向突破提升,先后克服了资金筹措、项目疫情管以及关键设备技术攻关等难题,最终建成全面达产。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建介绍,全面达产的“智慧纺纱工厂”项目,运用5G数据传输及智能管理云平台等技术,实现运营智能化、装备智联化、制造数字化,万锭用工少于10人。整个厂区成为一座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黑灯工厂”。他说: “‘智慧纺纱工厂’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数据反馈并指导生产,实现了精细化高品质的智能纺纱生产。”陈建介绍,该项目于去年底投入试运行,现场工人减少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5%以上。伴随着生产智能化的提档升级,大生集团的销售品种也从单一的坯纱坯布向印染布、针织布、色纺纱发展,从普通的粘胶纱向高端的天丝、莫代尔纱转移,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


中国民族工业的“活标本”——大生集团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活标本”。

大生集团的前身是大生纱厂,由爱国企业家张謇先生于1895年创办,是张謇实业救国的起点,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棉纺企业,也是中国近代轻纺工业的缩影。

一百多年来,大生集团秉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断探索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5年10月24日,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举行“纪念大生纱厂创办120周年活动”庆典。庆典活动同时举行了数字化纺纱车间投产启动仪式,这是我国第一个全流程数字化纺纱车间,该车间作为国家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全国推广。

纺织业是南通最具识别度和标志性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2022年,全市纺织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708亿元,同比增长10.5%。2022年5月10日,在江苏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和华润集团董事王崔军等共同见证下,大生集团与华润环保举行三家纺织企业视频交接仪式。华润纺织旗下三家高支纱企业产品过硬、发展稳健,在细分市场高支纱领域具有较好的生产运营经验和品牌基础,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客户信誉。山东滨州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滨州市经济开发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员工848人,拥有14.2万纱锭,年产纱线5000余吨。山东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占地311亩,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员工852人,拥有20.3万纱锭,年产纱线6000余吨。华润纺织(合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占地239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员工578人,拥有10.5万纱锭,进口喷气织机242台,年产纱线6300吨,面料1900万米。

自并购以来,三家高支纱企业快速融入大生集团,相继更名为滨州大生纺织有限公司、聊城大生纺织有限公司、大生纺织(合肥)有限公司,整合管理、技术、营销等资源,实现“1+3>4”的聚合效应。

目前,大生集团建有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是全国重要的高支纱生产基地和中国纤维素纤维纺织精品基地。接下来,集团还将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切实为纺织强国建设作出大生贡献。


来源:南通发布、大生集团、中棉行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