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民|读懂张謇——我与张謇文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3-02-24 19:44作者:罗一民来源:江苏地方志

最近,时常有人会问我,你是何时开始研究张謇?为何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不太一样?对此,我总是笑答,我并不是专业研究张謇的人,只不过,我在张謇家乡南通工作了十几年,慢慢积累起对张謇的认知,并结合南通发展的需要,对张謇精神进行了一定的挖掘。我的一些观点,往往来自于对张謇精神的独特体悟,因而有点“与众不同”。


一、试打“张謇牌”

1999年下半年,我受江苏省委委派,去南通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在去南通之前,我对张謇几乎一无所知,只听说他是南通人,清末状元,如此而已。去南通不久,我住在张謇当年建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南公园,并听说张謇当年创办的近代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当时南通市唯一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在我的住所附近。

于是,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我骑着自行车,悄悄来到满心向往的博物苑。令我甚感遗憾的是,我一路打听博物苑的地址,即使快到跟前了,也很少有人知晓。到了博物苑门口,看到街道对面濠河沿岸的水泥护栏早已断裂,一端在岸上,一端挂在水里,中间裸露着生锈钢筋。沿着博物苑的围墙,违规搭建了许多小餐馆、小商店和卖柯达胶卷、简制冰棒的摊位。当我花了6元钱,买了一张油印门票入博物苑后,看到濠南别业展厅内,灯光昏暗,地板破损,图片杂乱无章,更是大失所望。我在心里暗暗叹道:明珠暗投了!同时,我也萌发了要将“明珠”(博物苑和张謇)擦亮的想法。

2000年下半年,我担任了南通市长(代),开始谋划南通的整体发展。一天晚上,我约了博物苑资深研究员、张謇研究专家赵鹏,两人骑着自行车把南通老城区转了个遍。我们察看包括张謇生活时代的历史遗存和老旧民居、街道,边走边聊。我向他探询南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策略,他脱口而出:“打张謇牌!”我精神为之一振,似乎感觉找到了撬动南通发展的支点。

经过一段时间对张謇生平事迹及南通历史文脉(包括近代城市发展)的梳理,我决定从改造濠南路入手“打张謇牌”,并探寻老城区建设与文旅项目相结合的突破点。

濠南路位于南通老城区和濠河风景区核心地段,虽然总长不到一公里,但却是南通近代实业、教育、城建的发祥地。这里有张謇的故居及当年创建的有斐饭店和商会大楼,更有闻名遐迩的中国近代最早的南通博物苑和南通师范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很长一段时间内,整条路破旧狭窄,路面坑坑洼洼,每天下午五点后,“濠南夜市”开张,沿街兴起“地摊经济”,一派杂乱喧闹景象,不要说汽车无法通过,连自行车也要推着走。半夜后,市场收摊,留下满地污垢,一片狼藉。正当我酝酿如何改造濠南路时,一位市政协委员周健(时任《江海晚报》编委、采访中心主任),提出了一份很有见地的提案,建议把濠南路打造成具有民国风格的文化街区。他大声疾呼张謇不能被遗忘,南通博物苑不能被遗忘,南通要大力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财富。


濠南路   


这份提案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001年初,我们开始实施濠南路改造。为了充分挖掘濠南路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张謇时代的特有风貌,我们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并多次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那一年的国庆假期,整修一新的濠南路及相关历史遗存,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展现出来,前来游览、观看的市民群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亲水平台和栈道挤满了人。城建局长既兴奋又惊慌地赶来向我报告,说人太多了,可能要出事(特别是一些老人小孩会被挤下河)。我一边叫他注意维护秩序保证安全,同时也暗自为这个改造项目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认可而高兴。改造后的濠南路,不仅将博物苑、濠南别业等老建筑及其院落修葺得通透亮丽,而且在沿街点缀欧式铁艺栏杆、候车亭和街灯等,使老街区自然融入濠河风光带,充分体现张謇生活的那个“欧风东渐,东西交融”时代的风姿。与此同时,为了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当年张謇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追求和成就,我们还请南通画坛和文化界领军人物沈启鹏等同志主持创作了沿河岸大型浮雕《强国梦痕》,并请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创作《张謇和梅兰芳》《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等雕塑精品。由此,张謇事迹、张謇精神,随着一个城建文旅项目一炮打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传播。


二、力推“第一城”

2002年上半年,我们开始南通博物苑百年庆典筹备工作,并准备建设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力争把南通打造成博物馆城。同年7月,我们邀请吴良镛先生到南通主持博物苑新馆设计,由此引出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话题,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了张謇的辉煌业绩与爱国主义精神。

针对吴良镛关于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立论,我们借题发挥,乘势而上,组织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研讨宣传活动。我主持召开研讨会,谈观点、出思路、作部署,并参与构思了几篇有分量的研究文章。为给北京的专家提供“子弹”,南通市文化局拿出10个课题公开招标,“悬赏”有关张謇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学术成果。

2002年11月下旬,吴良镛先生再次来到南通考察。他先后在南京和南通两地举办的“江苏科技论坛”上,向学术界首倡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论点。2003年1月13日,我在京参会时拜访吴良镛先生,了解博物苑新馆设计情况。吴先生在展示新馆设计草案时,饶有兴致地论述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经营之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的城市发展,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有一定创造性,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吴良镛“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研究成果,对我来说就像瞌睡时送来了枕头一样,如获至宝。

当时南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中国近代第一城”。会前会后都有不少争论,提出不同意见,南通负责宣传的同志自己心里都感到没底,怕说出去贻笑大方,对此我认为即使有争议也未必是件坏事,争议本身就是在提高南通的知名度。

2003年年初,我从北京拜会吴良镛回来不久,就接到《新华日报》副总编周跃敏的电话。当时《新华日报》新开辟了一个“新华连线”的栏目,希望对各市上一年的亮点进行盘点。我感到这是宣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一个良机,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出乎我的意料,周跃敏非常支持。于是,2003年1月21日,一篇以《南通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大放异彩》为标题的文章,在《新华日报》头版头条隆重推出。这也是南通之外最早的、较有影响的媒体认同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说法。我在接受《新华日报》总编连线采访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力推这一品牌的三个理由:第一,“中国近代第一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可以得到很好的挖掘、延续。这里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有形的是张謇规划设计实施的南通城,有很多遗产可以保护下来,无论是工业的,还是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的,都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无形的是张謇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及他对社会事业、文化教育的独特观念,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借鉴意义。第二,可以大大增强南通人的自豪感,有利于我们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城市和发展社会事业。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曾开风气之先,干到第一,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南通决不能落后。“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荣耀将大大激发我们对更高目标的追求,现在南通虽称不上现代第一城,至少也要跻身一流的城市行列!我们说,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要看他有没有远大的志向,而一个城市能否跨越式发展,关键要看有没有高标准的定位和高目标的追求。第三,打出这个品牌,可以成为南通两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推动力。我和吴良镛先生交流时发现,南通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首先因为它是由中国人第一次全面规划设计的,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张謇就有完整的现代化理念和措施,现在看来,很多还能承续下来、对接起来,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他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部分涵盖了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南通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好载体。弘扬这一理念,要特别注重延续、拓展和深化,把张謇思想为现在所用,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提升南通城市品位。

我的观点很快在《南通日报》的宣传上得到大张旗鼓的体现。2003年2月11日起,《南通日报》连续用整版的篇幅,以《让“中国近代第一城”大放异彩》的通栏标题,刊登了精心策划的一组系列报道,分文化篇、规划篇、实业篇、城建篇、教育篇等10余个专题,对张謇的思想、实践,以及近代南通经济社会建设的成果进行全面的盘点,并发表了专家相应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如今,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声音越来越多,表示质疑的越来越少。来过南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称赞南通注重挖掘、传承和弘扬以张謇为代表的近代历史和人文精神,思路对头,方法科学,寄语南通进一步把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2003年6月,南通隆重举行了纪念张謇诞辰150周年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到会讲话,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李仁主持会议,副省长黄卫致辞,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张謇后裔及各界人士1000多人参加大会。我在会上作了“弘扬先贤伟业,再创时代辉煌”发言。由张謇嫡孙张绪武和张慎欣主持编撰的《张謇》画传在会上首发。江泽民主席专门为画传题词“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2005年9月25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政府主办,南通市委市政府、省文化厅承办的“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正式开幕。分管全国宣传文化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贺信。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库敏斯携秘书长亲自到会,并发表致辞,对张謇及中国博物馆事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张绪武一起参加了活动。大家对张謇作为南通博物苑的创办人和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者,给予了高度评价。“百年苑庆”活动后,我们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把宣传博物苑和张謇业绩,与南通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2008年岁末,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公布在中国政府网上,南通的名字赫然在目。


南通博物苑新馆  


三、真心“学先贤”

为了挖掘和弘扬张謇所孕育的近代南通城市精神,推动南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组织了广泛深入的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历经九个多月的大讨论后,2005年12月22日,在南通第四届发展论坛上,我代表南通市委、市政府宣布,将南通城市精神的核心内涵概括为“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八个字,号召全市人民弘扬南通精神,再创新的辉煌。我提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深厚支撑。大力弘扬新时期南通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包容会通,敢为人先”这八个字,既传承了南通优秀的历史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强的激励性,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包容会通”,指的是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四个字体现了南通人的胸襟气度和生存发展的智慧。“敢为人先”,就是敢于突破传统,超越现实,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这四个字体现了南通人干事创业的气魄和胆略。

此后,“包容会通,敢为人先”成为南通人跨越赶超的精神力量,成了南通人形象的目标定位,激励南通人民在市委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弘扬先贤伟业,续写时代辉煌成为江海大地上雄伟壮丽的主旋律。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共同努力,南通赢得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被誉为“南通现象”。在一次为全市领导干部举办的党课上,我曾这样阐述南通精神与南通现象的关系:南通那几年在科学发展上的实践最值得总结的,就是南通精神和南通现象,南通精神集中体现在八个字,即“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南通现象也是八个字,即“跨越赶超,全面协调”。南通之所以能够形成跨越赶超、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南通现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精心提炼和深入践行这种城市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南通精神催生了南通现象,南通现象又印证了南通精神。

在后来的几年中,我们一方面请张謇研究专家章开沅及文化名人余秋雨等来南通宣介张謇精神,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张謇爱国爱乡、开拓创新的先进理念。我们开创性地连续举办了三届世界大城市带国际论坛,我们敢为人先地提出了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战略构想,我们建成了南通人梦寐以求的“大桥、大港、大学”。南通由此迈上了速度和质量双领先的发展快车道。南通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七年位列长三角十六个城市之首,与历史上的“近代第一城”遥相辉映,一座当代长三角的明星城市,在长江北岸傲然崛起。

2009年12月26日,文化名人余秋雨来南通考察、演讲。余秋雨在演讲中,开宗明义就说,“我在研究城市美学过程中,南通一直是我的一个范本……张謇先生用现代城市观念建设了一个新南通”,在那个年代张謇创造了南通发展“黄金期”,黄金时代的特点是“百脉俱开,路路皆通”。张謇在所做的事情里,找到了南通这个支点,撬动了中国的现代文明。

作为南通的主政者,伴随着对张謇及其不朽精神的认识深化,不仅有助于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应有的提升。我曾在接受《黑马南通》作者采访时,坦诚地说道:

张謇首先从精神上启发了我。我心目中的张謇是一个“三有张謇”,他有理想、有实践、有成就。我希望我在南通主政的日子里,也能够有理想、有实践、有成就,缺一不可。拿理想来说,作为党政一把手,我常跟机关干部说,一个人做成做不成事,聪明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理想追求,有些人从小看上去好像笨笨的,但他志向远大,追求高远,最后也能成材。我们今天学张謇,最难学的,也是最该学的,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气度。这些年,我不时会问自己,我有么?我希望我有!其次,张謇从方法上启发了我。最后连孙中山先生都对张謇讲“真正做事的是你”。我没有张謇那么伟大,不能撬动中国,我只能撬动南通。我撬动南通,是因为我找到了支点,我撬动南通的经济,也是因为我找到了支点,靠支点的力量,让自己站在机制的制高点上,我要的是四两拨千斤,而非蛮干。


四、探讨“新观点”

2011年上半年,我离开南通,到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工作。这时我常反思我在南通工作时对张謇认识、宣传的经历。总觉得自己虽然对张謇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认识也在逐步提高、深化,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各方对张謇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但对张謇总体认识还不够全面系统。在南通时的研究和宣传更多是为了“打张謇牌”,带有较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色彩。我深感,对于张謇这位极为丰富厚重的了不起的历史人物,我们对他的了解和认知,还远远没有达到还原他历史真面貌的地步。我们应该在全面研究和评估张謇在南通乃至全国重大的历史性贡献的同时,对他深邃的思想、不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进行深度而全新的挖掘、提炼。

在我退休前后,我有了较多的时间看书学习。业余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包括中共领袖人物史),使我进一步开阔了历史视野,积累了历史知识和历史研究方法,从而对处于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张謇,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退出正式领导岗位以后,我担任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倡导并组织了多期文化讲座。后来,理事们要求我这个理事长也带头讲一次。为准备这次讲座,我集中研阅了大量关于张謇的书籍、资料,对张謇重新进行了连续性、系统性的思考和探究。经过两个多月心无旁骛的学习思考,最终我对张謇得出了与大多数人常规性的认识不同的结论:他不仅是个实业家、教育家,更是一个政治家。他一生在中国近代政治方面,有着重大探索和贡献。我对张謇政治家的本色和作为,特别是他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积极投身于中国近代的重大政治活动及其成效,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和论述,形成了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一种看法。

2018年11月,我在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讲座上,以“政治家张謇与南通精神”为题,作了近三个小时的演讲。在讲之前,我生怕大家接受不了这样的看法,心里很是忐忑。但讲完后,现场反应强烈,基本上予以认同。特别是原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等老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我对张謇的研究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开拓性、突破性。随后,《同舟共济》《钟山风雨》《世纪风采》和《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多家刊物登载了我的文章,“思想潮”“苏商会”等媒体公众号刊发了我的讲稿内容,点击量达数万。这次讲座的成功,激励我进一步向张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接连以《张謇在江苏的政治活动》《近代苏商精神的代表者张謇》《张謇与通商精神》《江南文化背景下的锡商与通商》为题,多次进行讲演和撰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学习“新精神”

2020年7月,中央主要领导在全国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赞扬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通视察时,他深刻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中央主要领导的论述,对张謇及其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概括,对研究、宣传、学习张謇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中央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对张謇的一生思想言行,进行了重新梳理研究,并以“张謇——与众不同的企业家”为题,从“一生痴迷强国梦、亦政亦商为中华、只手打造‘第一城’、精神遗产世代传”四个方面,总结了张謇爱国主义的表现和辉煌业绩,在2021年1月张謇企业家学院首期培训班上演讲。演讲一结束,演讲内容便在“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澎湃网”“新华日报网”等多家网站上发表,传播甚广。2021年3月,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我又起草了《言商仍向儒的张謇》一文,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全国青年企业家培训班上演讲,再次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随后,在张謇企业家学院教授李汝、杨伟等学者的协助下,我将这次讲稿扩充、完善,形成了《了不起的张謇》一书。

回顾20多年来对张謇的认识过程,我对今后如何进一步研究、学习张謇有三点基本认知:

一是张謇是永远挖不尽的“富矿”。张謇伟大而又深邃,丰厚而又复杂。2001年,我就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张謇是一座价值巨大的“富矿”,我们应尽最大努力予以挖掘开采。今天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这座“富矿”显然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但我们今天对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的了解和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对张謇精神的研究、提炼、弘扬,几乎永无止境。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都应该再接再厉,不懈努力。

二是各行各业都应学张謇。张謇一生兼具读书人、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政治家等多种身份,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横跨多个领域,他在多方面表现出的思想品德,特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坐标和典范。当今,不仅企业家要学张謇,政治家和专业工作者,乃至广大青少年和普通民众都应该学张謇。张謇的人格、品德、思想、方法、作为,值得所有有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人学习。

三是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扬张謇精神。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和卓有成效的开拓者。他在强烈的爱国心和执着的强国梦的驱动下,在那个时代,以现代化的思想理念,按现代化的眼光标准,奋力推进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不朽的精神遗产。今天,在经过10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之后,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依然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虽然时代条件、战略方针、具体举措与张謇生活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张謇早期现代化探索的实践和思想,非常值得我们今人借鉴参照。

我们今天学习张謇,最主要、最关键的,就是围绕实现现代化这个大目标,借鉴张謇当年有关现代化的实践和思想,发扬张謇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化的精神,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力争取得超越前人、引领后人的光辉业绩。

罗一民在2021贤商大会上作“张謇如何打造‘第一城’”的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