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手书“博物苑”刻石|江苏人气宝藏·南通篇

发表时间:2023-01-31 22:48来源:扬子晚报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购并地二十九家,凡三十五亩有奇。越岁丙午,苑馆测候室成,蒐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资我学子察识物理。”这段刻在南通博物苑石额背面的文字,讲述了1905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购地35亩,移荒冢千座,建设博物苑的故事。时光流水,百余年已过,这所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是否已成张謇心目中最好的样子?

一座南通城,半卷江海诗。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的濠河之滨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这里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作为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南通博物苑百年来一直秉承着“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宗旨,开中国博物教育之先。

南通博物苑副苑长徐宁告诉记者,“张謇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博物馆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后盾。”南通博物苑为什么叫苑而不是馆?“这是因为,南通博物苑在最初建成的时候就坐落在一片占地35亩的植物园里,现如今我们的占地面积从23000多平米扩大到71000多平米,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么今天,广大的游客畅游在南通博物苑里,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传统的园林艺术、西方近代的博物馆理念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三者完美的融合。”

在南通博物苑诸多的藏品中,有一块并不起眼,但是却见证了中国早期博物馆事业起步的长条形刻石。此次入选了“江苏人气宝藏”,被视为南通博物苑开馆代表性实物。

这块刻石是博物苑初期建筑表门上的构件。表门为牌坊式,通往苑内的道路上是牌坊的横额。石额为青灰色大理石质,纵38.4厘米,横176厘米,厚8厘米。正面用端庄的楷体镌以张謇手书“博物苑”三字。在石额的背面,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光绪三十一年乙巳,购并地二十九家,凡三十五亩有奇。越岁丙午,苑馆测候室成,蒐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乡里金石,先辈文笔,资我学子察识物理。”

“这段文字简述了南通博物苑建馆原因和性质,在何时、购买多少土地,何馆先落成,以及建苑宗旨,都是张謇先生亲自题写的。”徐宁表示,1905年,张謇上书当时的光绪皇帝,建议在北京建立集博物、图书为一体的博览馆,进而推行到各省、府、州、县。上书的同时,他在家乡南通也身体力行,创办地方博物馆。同年,张謇购地35亩建设博物苑,除了率先捐出自己全部所藏,还动员朋友积极捐赠。

这块石额,已成为南通博物苑开馆于1905年的代表性实物,是研究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开馆的标志,它陪伴南通博物苑走过100多年征程,已成为解读南通百年的一个窗口,更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丰碑和奠基石。

“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护城河南边的园林郁郁葱葱异彩纷呈,其中风景繁茂和展品众多,每年都有新的气象),唯念江海古韵,百年常在常新。

时光荏苒,唯有器物上的光阴、丝线上的波澜、纸墨上的云烟,在博物馆里永久珍藏、留传于世,记录着文明的印痕和历史的轨迹。创办人张謇咏叹的“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正得到真实的体现。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