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张謇的教育家情怀及其时代价值

发表时间:2024-09-29 09:00作者:马斌来源:江南时报2024年9月23日

张謇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优秀的爱国实业家,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中兴办实业以改善民生,体现出强烈的企业家精神。同时,张謇还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秉持“父教育而母实业”理念,先后亲自创办和支持、赞助创办了40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在南通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到社会教育颇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张謇的教育家情怀与他的企业家精神一样,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迪意义。

202455

张謇堪称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张謇不仅有着办学立校的壮阔实践及其自成系统的一系列教育事业,而且对教育有着清晰、深刻的认知与思想。

张謇兴办教育的实践是生动的。1895年,张謇在通吕运河边的野渡口唐闸筹建大生纱厂,经过四年的艰难筹措,1899年四月,大生纱厂终于迎来开机投产的重要时刻。有了大生纱厂的巨额利润作基础,张謇开始考虑创办新式学校。他有着整体、系统、全面的规划,先从师范教育入手,次第兴办小学、中学和大学以及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南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形成了衔接有序、相辅相成、实用适用的鲜明特色。小学教育星罗棋布。在张謇多方筹措和艰苦努力下,1912年至1920年,每年平均增加初等小学24所。至1922年,初等小学数量已达350所。实业教育聚焦民生。张謇创办的职业教育极具自身特色,讲究与南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兴办了政法、巡警、蚕桑、保姆、女工、镀镍等传习所,又附设测绘、土木、蚕桑、银行科等,更创建了纺校、农校、商校、医校、河海、伶工学社等专门学校。南通职业教育在当时的全国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及影响力。社会教育以文化人。张謇不仅注重学校教育,而且格外重视通俗生动、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建立博物苑和图书馆,创建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重视公园建设,建造公共体育运动场,全县中等以上学校每隔一年在公共体育场联合举办一次运动会,以倡导全民健身的良好风尚。

张謇兴办教育的思想是丰富的。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新式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既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也是对早期教育现代化进行深刻考量的思想者。一是以生计为先的办学宗旨。张謇提出办学的根本任务在百姓生计,办学校教育不为别的,是为了解决国民的生计问题。“以生计为先”是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情怀里最为深沉的因子,是他举办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以启智强国为目标的办学旨趣。张謇以强国富民、开启民智作为办学目的之一。因为只有开启民智、官智、士智,才能提升全体国民的素质及其爱国强国的激情。三是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诉求的办学理念。办何种类型、何种层次和何种规模、何种期限的教育,都应以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为依据。四是以实践为主要的教学范式。张謇讲究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实地实践,他强调要注重实地练习,以增强切实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际操作中学到真本领。五是坚持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成为道德、学术等方面的人才。


张謇教育家情怀的内涵

张謇的教育家情怀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启智强国的情愫。张謇认为,教育是开启民智的钥匙,也是民众爱国的基础。张謇解释他投身实业和教育的缘由所在,“下走本是寒素,向于工商实业未尝学问,但以中国国势日弱,外侮日加,寸心不死,投身实业界中,稍尽心力,冀得沟通商学两界,借立中国真实自强之基础。”二是崇德尚文的品质。张謇所办教育,讲究对学生的德行培养。无论是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毕业仪式上致辞,还是相关公文、函电,他都申明德行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他深知以文化人、以智启民、以文润城、以学强国的道理,所以大力兴办众多教育、文化事业。三是务实创新的风骨。张謇在办学立教过程中,总是从南通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扎稳打,讲究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而且善于在探索中求变创新。四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清末民初,南通百姓不仅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也贫乏,在这样的环境里创办教育,是非常艰难的。张謇不惧艰难,把“当以劳死”作为人生座右铭。五是匠心求精的态度。办实业如此,建学校、办教育更是如此。张謇对学生提出做人做事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奖惩分明。六是取人之长的胸襟。张謇办教育除了勇于开拓创新以外,还向先进虚心学习。七是爱生如子的仁心。张謇从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培养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亲手创办众多学校,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寄予厚望。既有温情叮嘱、殷切期望,又有方法指导、细节指点,还有严格要求,充分体现了张謇的宅心仁厚、严慈有度。


张謇教育家情怀的当代价值

张謇教育家情怀是唤醒民众觉悟的知识和智慧之灯,也是激发百姓家国情怀、振奋精神的燃情之灯。他在教育事业方面的创造及其留存,都是极其珍贵的。

首先,弘扬张謇教育家情怀,有利于加深理解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概念及其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概念,并且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阐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我国一代又一代教育家、杰出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和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崇高品质、敬业态度和爱生情怀的高度凝练,既渗透了我国教育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彰显了新的时代气息。新时代中国教育家精神与传统教育家精神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发展轨迹具有一脉相承性,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共同彰显了爱国强国的厚重底色、立德树人的鲜明标识、笃行创新的宝贵精髓。把握张謇教育家情怀的历史渊源及其内容,对于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和要义、底色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弘扬张謇教育家情怀,有利于锚定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和劳动者的根本目标。张謇教育家情怀的根本旨趣和意蕴,在于为国启智、为国育才。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呼唤英才辈出,发挥聪明才智,描绘更美好的幸福生活蓝图。这是新时代教育家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弘扬张謇教育家情怀,有利于增强争当新时代教育家和“大先生”的自觉性。广大教师是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的执行者,是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体现者、弘扬者和继往开来的发展者、创新者,教育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队伍中的佼佼者,也是引领他们职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旗帜。因此,要激发广大教师学习张謇等教育家的精神品格,在生动热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定献身教育的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形成纯净高尚的灵魂世界、凝聚传道授业的非凡智慧、提升精深治学的过硬本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大先生”、好老师。

弘扬张謇教育家情怀,有利于推进中国教育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张謇作为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将很多精力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创办上,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精心培养各级各类实用适用人才,推进南通地方自治。他的思想主张和实践就是中国教育之强及其早期现代化的最早呐喊和生动铺陈。让我们继承张謇追求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的奋斗精神,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建设人才而奋斗。


(作者系南通理工学院教授、张謇研究中心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