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科|张謇“面向大海”的职教思想发表时间:2023-03-24 11:08来源:“江苏社会科学普及” 南通的圆陀角,红日初升,辉顷万波。长江、东海、黄海三水在此交汇,这里是朝阳在江淮大地投下的第一瞥,也是清末民初各式改良风起云涌的弄潮地。 一百多年前,在圆陀角驻足远眺江海相激的壮阔景象,酝酿“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久的张謇思绪万千。清季数十年,风雨飘摇、积贫积弱,怎样才能摆脱民穷国困、民愚国黯的双重困境?怎么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謇的思绪跟随着江水海潮的激荡而澎湃:江海之水非同源之水,千差万别,桀骜不驯的万山江水终将汇入大海,水乳交融为碧波万顷的海天一色——正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思想“融合互补”,实业与教育“并进迭用”,成大业者须集百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以海之广阔来成就胸中格局。 张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从此,中国近代史上多了一位“面向大海”的职业教育开拓者。 其一,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知” “行” “用”并举。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如同晶莹甘甜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他心中的大海,不断浸润滋养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这江海之思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八个字就如同万千细流,流淌在他的血液,汇聚于他的脑海。 张謇继承和发扬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知行并进”思想,极力倡导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合一。他主张职业教育要“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要以培养知行并进、学做合一的技能性人才为宗旨。面对清末社会凋敝的残酷现实和扑面而来的工业化浪潮,除了“知”与“行”的问题,更棘手的是“用”的困境。张謇吹响“经世致用”的思想号角,主张“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他提出,举办职业教育,首先要适应实业的需要,社会创办什么实业,需要哪种人才,就创办哪类职业教育。正如张謇所说:“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同时,张謇还清晰地看到科举制度带来了多理论清谈、少实践应用的弊端,对传播科学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形成了桎梏。他以天下为己任,虽高中状元、但放弃仕途,倡导“积极入世”“求真尚实”,投身民族工业以期“实业救国”,兴办职业教育以期“教育救国”,实现实业与教育齐驾并驱。 其二,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充分汲取日本、欧美职业教育思想之先进养分,倡导“创新为主、实用至上”,并身体力行积极践行。 张謇的思想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激荡、成型。此时的西方,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都极大地冲击着当时落后的中国。19世纪后半叶,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起起落落,如同潮来潮往的海水,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师夷长技以求富”,在思想激变的浪潮中,张謇时刻保持着应有的清醒和定力,始终秉持“创新为主、实用至上”的原则和主张,不仅效法日本的教育体系和经验,也大量吸纳欧美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作为实干家的张謇,必然不愿与草木共腐。为此,他东渡日本,进行七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参观了三十五处教育机关。从学校制度、办学方式、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到学校设备、教室大小,甚至窗户面积等,都一一留心关注。期间,他还八次亲赴大阪博览会场参观,当得知博览会上精美巧妙的机械产品出自职校学生之手时,张謇慕羡不已。回国后,他将在日本的所观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积极创办契合实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并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口号,把实业与教育两者比喻为一个家庭的父母双亲,至亲至密,缺一不可。 1910年,受日本博览会影响,张謇积极支持举办中国首次面向世界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农业、纺织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他还力荐南通种田能手“田状元”刘诞旦参加南洋劝业会,向全国推广先进农业经验,并在劝业会上结识了刺绣大师沈寿。随后,张謇邀请刘诞旦、沈寿等民间“专家”到自己的职业学校传授经验,甚至任教,将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样态的创新做到了极致。 其三,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受欧美实用主义思潮影响较大,积极推动国内实用主义思潮的传播,并进一步探索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张謇虽未曾直接到欧美考察学习,但他知道日本的创新教育也深受欧美实用主义影响,很多领域结合紧密,可谓同宗同源、一脉相承。他利用有限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对欧美实用主义教育进行考察借鉴。1919年,张謇在实用主义思想代表人物杜威访问中国之际,邀请他到南通作演讲,让师生直接接受实用主义思想的洗礼。他还积极支持黄炎培普及职业教育,赞同“离社会无教育”“为生活而学”等教育主张。黄炎培作为国内实用主义思想的积极传播者,思想上趋近欧美职业教育思潮,在国内大力宣传并实践职业教育。同时期,张謇也在付诸行动,参照美国费城纺织染专门学校,建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他把学校建在大生纱厂附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校办工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这些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对早期职业教育的可贵探索。 民国初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颁布各级各类实业学校规程、命令等,一些归国有识之士也竭力宣传、推广职业教育,在内部变革和外在影响等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职业教育热潮。张謇俨然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领跑者,短短几年内,先后创办了吴淞水产学校、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纺织染传习所、镀镍传习所、女工传习所、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狼山盲哑学校师范科、伶工学社等十多所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和专门学校。同时,他还帮助黄炎培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办中华职业学校。 此时的张謇,傲立东海之滨,吸收借鉴世界职业教育新成果,率先探索职业教育的南通实践,逐步形成了德才兼备、生计为要、实践提能、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开放办学等职业教育思想,擘画了一幅“面向大海”的职业教育宏图。此时的南通,一片生机勃勃,作为国内职业教育的模范城市,创新气息盎然,实干氛围浓厚,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的志士们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窗,看到了不一样的景。 历史征程风云激荡,张謇创办的企业在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中逐渐走向没落。但幸运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职业教育也迈进了新时代,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和企业生命的源泉血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今天的圆陀角,三水交汇,水陆通衢,蔚为壮观,细看那一朵朵翻滚的浪花,分明闪烁着一种光芒,一种“面向大海”的光芒——祈通中西的张謇职业教育思想。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普及” |